三只消费基金下注科技股? 风格漂移是否合理?
科技股有多热闹,消费股有多孤独。
截至3月6日,上证主要消费行业指数以白酒和食品行业为核心,近三个月下跌5.46%;中国证券消费服务在白酒和食品行业的基础上,加入医疗医药、金融、文化传媒等行业的领先指数下降0.04%;中证新兴科技100指数以信息技术行业为主,上涨9.09%。
投资消费股票在这种明显分化的市场结构下,普遍面临挑战,但偏偏有三只消费主题基金别有一番作为。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的数据,截至3月6日,国联沪港深圳大学消费、圆信永丰消费升级、中银鑫新消费增长三只基金近三个月的回报分别达到29.39%。、14.40%、12.53%,均达到同类基金前10%(以下图表数据均来自东方财富Choice)。
如此不寻常的表现,自然需要不寻常的操作。经过对狼叔的调查,发现这三只消费主题基金都重手下注了科技股。
1
沪港深圳消费基金
业绩基准指数自带现代感
中证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收益率*65%,国联沪港深大消费基金业绩基准。 中国债券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35%。CSI港股通大消费主题指数本身就有着鲜明的科技色彩。阿里巴巴、美团、比亚迪、理想、小鹏等权重股都是领先的科技企业。该指数的大消费定义更倾向于科技场景应用和高端智能创作。
在过去的三个月里,科技股普遍上涨,领涨支部逐渐从中游AI算率转移到下游应用,指数正好处于卡位风口浪尖。基金经理的主动操作是加分项,2024年四季报披露(相同)加持通信和信息技术行业总数为16。%,减少非日常消费品18%,对小米、腾讯、大型国有通信运营商股票进行了重配,押中了领先地位,获得超越指数的收益自然是名正言顺。
2
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基金
基准指数非常传统 基金选股非常现代
中国证券内地消费主题指数收益率*50%是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基金业绩基准。 恒生指数回报*5% 上证券指数回报*45%。CSI内地消费主题指数是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指数。前十大尴尬股包括贵州茅台等四只食品工业股,美的公司等三只家电股,比亚迪等两只汽车股,牧原股份的一只农牧股。但是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基金持股,却明显偏移了业绩基准指数。
前十大股票与业绩基准指数前十大股票的重叠度非常低。腾讯控股、水晶光电、长电科技、鼎龙股份分布在互联网、半导体、AR等领域,与传统消费相去甚远。持股风格偏向于市场增长,而不是传统消费所代表的市场价值。
3
中银新消费成长基金
优点:选股范围广 缺陷:过于广泛
中银新消费增长基金业绩基准为沪深300指数收益率*70% 恒生指数回报*10% 中国债券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20%。该标准对基金持股没有特别限制,基金产品描述中明确表示,主要投资消费升级机会是一个相对广泛的概念。
在其前十大尴尬股中,深南电路、世运电路、三华智能控股等。都是与智能汽车相关的电子公司。可以看出,这是基金经理对消费升级主题的衍生。但是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和消费升级的关系有点牵强,而工程机械龙头徐工机械离消费升级的概念更远。选股太广导致基金的消费主题特征不明确。
通过对这三只非常规消费主题基金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国联沪港深圳大学消费基金之外,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和立银鑫新消费增长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风格漂移问题。
科技股的盈利效应迫使消费基金误入歧途,这逐渐成为一个专业问题。根据Wind数据分析,在包括“消费”在内的全市场名称基金中,37%的产品与申万消费行业指数成分股的偏差超过40%。一些基金经理甚至直接配备了英伟达的产业链目标,这与基金合同中“主要投资食品工业、商业零售等消费板块”的条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位头部公募基金人士向狼叔透露:“现在去路演不说AI就没人理你,消费基金主管被迫客串科技股研究员。“一些消费基金主管在季度报告中解释了为什么调仓科技股:“消费场景的数字化转型正在重塑行业环城河”——这种“科技赋能消费”的说法相当牵强。这让狼叔想起,2015年科技股泡沫破灭后,一只互联网主题基金用银行股代替了前十大尴尬股进行避险,基金经理理解为“银行业正在进行互联网转型”。
这一风格的漂移可能会导致基金业绩的提高,但是不能用正确的结果来证明过程的正确性。《证券投资基金公开募集运营管理办法》第三十一条明确规定,80%以上的非现金基金财产应当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基金名称显示投资方向。2022年7月,中国证监会机构部通报基金投资风格漂移、“风格漂移”个股入库审核不严、入库程序不到位、指数产品设计控制不严等问题,指出部分基金公司缺乏内部控制管理。
基金的投资比例违反了基金合同、突破投资范围等“风格漂移”问题,违反了基金合同精神,容易误导投资者。例如,一些投资者看空科技股,计划购买消费股进行风格切换。然而,如果他们购买风格漂移的消费主题基金,他们可能会适得其反。
在实践中,由于技术和消费属于两类资产,消费主题基金的基金经理可能会陷入认知时差陷阱。比如半导体库存周期的判断水平与白酒库存周期完全不同,技术和消费估值体系也大不相同。消费基金主管需要重建全新的分析框架,包括技术创新、专利壁垒、产业链协调等。,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同时也需要承受多轮产业周期变化的考验。一次下注成功并不意味着能够一直在牌桌上赢下来。
一位消费主题基金主管告诉狼叔,“错过这场AI浪潮是风险控制的最大失败。”但狼叔想说的是,风格漂移是一把双刃剑,面对业绩的现实压力,无论是无奈还是故意,都不能忘记对投资纪律的坚持和契约精神的敬畏。毕竟,投资者购买基金,希望的是清晰可预测的收益,而不是打开盲盒玩心跳。
(提示:投资有风险,观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重要依据。)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