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个“场景”,有前途!
无人驾驶载人eVTOL缓缓升起,无人车扫码即乘,无人车招手即停,无人机也可以“空投”外卖...在合肥骆岗公园,一个“非常情况”正在加速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规模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的示范行动,促进商业航天、低空经济、深海科技等新兴产业的安全健康发展。
为好商品找好场景,为好场景找好产品。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把场景创新作为培养新质量生产力的重要抓手,构建全行业、全领域、全市场景创新体系。合肥作为中国最早布局发展场景创新的城市之一,今年有什么样的“玩法”?
两架亿航EH216,位于祥源花世界景区。-S 无人驾驶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原地腾空。
谁来做情景?
一套具有“飞天遁地”巡检能力的智能系统,在合肥轨道交通4号线桃花潭站,为轨道交通安全提供智能守护。
该系统的诞生见证了合肥国有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场景创新实践。去年年初,合肥市场景工作专班积极与科技大学硅谷区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有限公司、智地感知(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联系,规划以轨道交通为情景建设先发地点,打造场景创新标杆案例。
“光纤就像地铁隧道的‘听觉神经’,可以在全天候捕捉轨道周围的微小振动,实时监控地铁保护区的施工活动。”智能感知技术总经理张强说。当智能感知系统发现异常振动时,通号低空企业无人机立即启动巡航,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检查道路施工等安全隐患,将即时图像和数据同步传输到监测中心。
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由工作人员监控。
“去年7月,全空间智能感知巡检系统建成并开始运行。”通号低空经济(合肥)科技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高炜表示,该系统实现了轨道安全智能预警,预计线上网络推广应用后,巡检人工成本可有效降低50%左右。
“合肥市的场景创新使我们能够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解决技术问题,明确商品研发方向。”高炜表示,同时也加速了企业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在重庆、南京、石家庄、长沙等地进一步推广。
近年来,合肥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的紧密结合,推动场景创新,协调全市场景创新资源,构建“大场景”工作格局。成立中国第一个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揭牌中国第一家实体经营情景企业,成立中国第一个专门推进场景创新的办公室,建立中国第一个情景工作班,建立“办公室” 企业 中心 专班 合伙人 全链条场景服务体系,实验室“六位一体”,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对情景挖掘、策划、发布、对接、落地、推广等全过程情景推广服务进行常态化。
合肥轨道是合肥首批创新国有企业场景应用的试点单位。去年10月,合肥市发布《国有企业场景应用创新试点工作办法(试点)》,明确轨道集团、百强集团、热电集团、水务集团、合燃华润、公交集团、国风新材料、建投集团8家国有企业为首批试点单位,努力在市直部门、县(市)区、开发区形成一批领先、示范、可操作的场景应用创新经验。现在,这8家公司已深入参与合肥场景应用创新。
1月15日,由26家合肥国有企业组成的合肥国有企业场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以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领域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截至目前,合肥围绕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困扰和需求,探索了61个发布场景的机会,推动了260多家科技企业与业主单位的精准对接,推动了近30个场景合作项目的应用。国有企业在资源收集和场景释放方面的能力优势将有助于合肥在全国场景创新轨道上领先,打造科技成果转化的“新范式”。
场景在哪里?
如果尖端量子技术遇到日常生活必需品燃气表,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更换量子燃气表后,只需点击手机,家里每月的燃气量和费用明细一目了然。”住在蜀山区五里华庭小区的居民刘学龙展示了他的手机页面。
合肥合华润燃气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在量子技术的加持下,不仅方便市民查询燃气情况和支付,而且一旦家中有燃气泄漏和异常燃气量,系统可以远程发现提示。后方及时联系周边工作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可以有效防止燃气泄漏造成的安全事故,保证燃气安全。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物联网智能燃气表逐渐取代了传统的IC卡燃气表和一般的膜式燃气表。然而,海量数据在线传输和网络信息日益开放,对信息安全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肥作为中国最早布局量子信息技术产业化的城市,在利用量子前沿技术保护信息安全方面具有天然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
为了提高物联网燃气表的数据通信安全水平,合肥合华润燃气有限公司联合科大国盾量子技术有限公司,基于量子加密技术,在物联网燃气表的数据安全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和研究,成功实现了国内首个基于量子安全技术的NB-IoT物联网燃气表示范应用。
智能燃气量子安全表。
目前,量子燃气表已应用于合肥市多个住宅小区的典型城市“场景”示范,应用数量接近1000户。接下来,相关部门计划及时推动量子燃气表进入更多家庭,合肥市民用气将更加方便安全。
其背后,是合燃华润燃气与科大国盾量子的跨界同创,也是合肥“全球场景开放”的微观呈现。
骆岗公园是城市绿肺、市民和游客的打卡场所,也是低空经济等科技场景的超级应用场所。合肥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于2024年11月在骆岗公园正式建成。枢纽港作为中国第一个城市空中枢纽站,集观光、形象展示、城市接待、低空通勤等多功能于一体,将为市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空中出行服务。目前,无人机黄河路起落点和eVTOL起落点已成功建成,服务机器人应用、智能停车等科技场景得到加快,科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得到进一步推动。
“为市场寻找技术,为技术寻找市场,可以更好地赋能未来产业加速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充分发挥场景创新优势,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广中心等渠道,加快建设国内首个全空间无人系统应用示范项目,让市民真正体会到骆岗公园等非常场景带来的科技便利和生活便利。
合肥作为全国第一个全球开放场景的城市,是一个“超大场景”。城市建设、民生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的各种需求汇聚成各种“场景”,催生了大量融合创新、共享研究的“机遇”,扎实推动了科研成果的当地转化和应用。今年,合肥将继续将场景创新集中在产业链强链的补充上,努力加快建立全行业、全领域、全市场景创新体系,增强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就整个产业场景创新而言,合肥围绕全市“6” 5 X“产业群建设,依托场景创新促进产业创新,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标杆场景”。在整个领域的场景创新方面,依托场景创新,围绕智慧社区、智慧商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行业,增强智慧城市魅力,重点培育打造一批“民生场景”。就全市场景创新而言,围绕县(市)区、开发区等行政区,共创“13” X“场景创新活力区域,重点培育打造一批“地标场景”。
如何使用情景?
“钢铁侠”焊接机器人将在合肥市重点工程南二环西延工程中隆重亮相。
新焊机器人展示图。
去年12月8日,在合肥市重点局建设项目场景应用创新交流会上,施工企业普遍反映,桥梁钢结构焊接长期依赖人工,存在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大、工作环境危害健康等痛点。
合肥市场景企业以此为切入点,结合市重点局、市科技局等单位,系统梳理整个施工生命周期的场景需求,锁定焊接机器人作为关键方向,精准匹配安徽工布智能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博清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等优质技术服务商。
2025年1月,南二环西延项目签约引进2台焊接机器人,主要用于自动焊接顶板模块、底板模块、梁端模块和挡板单元。在施工现场,机器人将取代传统人工操作,有效消除焊接气体对工人的健康威胁,增加日常工作时间,降低30%的综合人工成本~50%。
这种场景对接会已经成为合肥的常态。为了“利用好”场景,合肥积极举办各种场景对接会,匹配场景供需两端,提高场景交易率。
合肥还推出了“两个场景清单”,一方面释放了城市场景资源和机遇,另一方面推荐和寻找当地优秀的场景能力。自合肥实践以来,“一个机会清单和一个能力清单”几乎成为各地启动场景工作的必要条件。
聚焦三种主要服务形式:场景选择发布、场景打磨路演、场景对接招商等。,合肥构建全流程服务机制,努力提高场景生产力、竞争力和知名度。截至目前,合肥市已发掘推广660多个优质场景能力,发布300多个城市场景机会,开展210多个场景对接活动,推动600多个落地合作项目。
合肥市提出,到2025年底,围绕战争新产业融合发展,城市场景机会普遍开放,跨境资源整合协同创新全面实现,全球创新网络深度融入情景,打造全国领先的场景创新生态。
在城市主动成为“试验场”的时候,每一个角落都可以成长出改变世界的力量。
题目:“在合肥!这个“场景”,前景广阔!”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