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航汽车陷入经营困境?平均月销量不足700辆,内部:部分员工已被迫休假一周。

10-31 09:17

大运集团旗下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远航汽车被曝经营困难。10月28日,远航汽车内部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他所在部门的员工已经被迫休假一周,没有通知复工时间,企业在待工期间也没有提供工资和补偿。


当天,《时代周刊》记者作为消费者来到北京一家远程汽车店,店内销售工作仍在正常进行。销售人员说,拿车至少需要一个半月。当记者担心拿车周期长时,销售人员回答说:“没有人能保证品牌能经营多久。之前有新力量的车企暴露出经营问题,后来通过融资来缓解。”


上面提到的销售人员也强调:“远航品牌成立于2022年,至今也只有两年,但是销量在各种豪华车这个目标市场还是相当可观的。



市场数据显示,2024年前9个月,远航汽车累计销量为5584辆,平均月销量不足700辆,与主流新力量汽车公司月销量存在明显差距。


10月28日,《时代周刊》记者拨通了远航汽车官方400服务热线。接线人员没有回应企业的经营问题,只透露公司的经营状况不会影响车辆的交付节奏。记者询问了具体的交付周期,接线人员回答:“具体情况要和销售人员沟通。”


“摩托车老板”跨界高档新能源汽车


大运会集团颇有名气。


该集团起源于1987年的山西运城,最初只卖摩托车。1999年,大运会集团部件大阳摩托车进入摩托车制造领域。2005年,大运会摩托车上市。此后,大运会集团以“风靡全球,大运会摩托车”的口号风靡全国,人气飙升。巅峰时期,大运会摩托车年产量超过150万辆,位居全国前列。


大运会集团对摩托车业务不满意,2004年后加快汽车行业布局。2004年、2009年、2010年,大运会集团先后进入重型卡车、轻型卡车和中型卡车领域。此后,大运会集团进入新能源领域,2016年进入纯电动物流车市场,2021年实现大规模生产好运新能源乘用车。


第二年,远航汽车带来了四款首发车型和两个成都车展。在推出远航汽车之前,大运集团已经在乘用车领域推出了两款车型,分别是小型纯电动SUV岳虎和中型MPV远志M1,参考价格分别为7.18-8.28万元和17.78-32.88万元。数据显示,自2020年8月发布以来,两款车型的月销量一直保持在2000辆左右,市场反响相对普遍。


当时,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始迎来快速发展。比亚迪站在大众新能源汽车市场,理想、蔚来、小鹏等造车新势力逐渐朝着品牌化、智能化的方向努力。2022年,比亚迪以年销售额超过一汽-大众186.35万台,成为中国汽车品牌乘用车销售冠军,结束了合资品牌在中国汽车市场占据近40年的历史。同年,主流造车新势力如何称霸、理想、蔚来、小鹏、零跑等的交付量均超过10万辆,特斯拉在华销量接近44万辆。


高端新能源汽车市场潜力巨大。2022年8月,大运会集团与华为、阿里巴巴、博世等头部供应商合作推出远航汽车品牌,旨在向上突破。它一口气推出了纯电动汽车Y6、纯电轿跑Y7、纯电SUV 四款H8和H9C 除了Y6之外,等级车型、除了H8部分设备外,其它车型的参考价格都在30万元以上,最高可达50万元。


在生产悦虎、远志M1的同一家工厂,2023年11月首次上市的远航Y6迎来了下线。此时,价格战已经如火如荼,各个品牌都卷出了新的高度。它影响了远航的市场销售。今年前9个月,远航汽车的两款在售车型Y6和H8的累计销量为5584辆,平均每月销量为620辆。其中,Y6月份远航平均销量约为390辆,H8月份远航平均销量为230辆。


市场前景堪忧?


线下商店的远航车辆数量也在减少。


今年年初,远航车辆在北京开了五家店。《时代周刊》记者发现,北京蓝色港湾和王府井喜悦的店铺已经悄然关闭,目前只剩下三家销售店和一个售后维修点。远航汽车线下门店的销售人员不断强调产品做工扎实,但很难总结亮点。


就配置而言,远航汽车旗下车型集华为、阿里巴巴、博世等头部供应商智能电气化技术于一体,例如华为的TMS(热管理系统)和超低温热泵系统,电驱动余热回收技术和电动助力转向系统,AliOS智能驾驶舱系统,博世iBooster线控制动,ESP9.3车身稳定系统,Brembo专业级制动系统,智能空气悬架,CDC智能减震系统等,处于行业主流水平。


正如大运集团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和董事长远勤山所想,航海产品整合了世界领先的技术和配套资源,所以受众应该是高端人群和成功人士。


业内人士指出,远航汽车不能满足高端客户的实际要求,部分基础设备落后于同级别其他车型。《时代周刊》记者注意到,远航Y6、H8采用高通骁龙8155汽车芯片,同价位的理想和蔚来早在今年年初就更新了高通骁龙8295汽车芯片,并配备了自主研发模型。


在Y6中,对外放电这一众多新力量车型的标准功能、H8已经成为一种选择功能。有消费者认为,与目前流行的新势力车型相比,远航汽车的整体设计和内饰风格相对陈旧,与个性化、科技化的审美需求背道而驰。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工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远航车辆在智能驾驶技术、产品价格、品牌营销、销售网络布局等方面没有明显优势。合资品牌纷纷降价保持份额,新车品牌面临着巨大的市场转折困难。


本文来自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时代周报》(ID:timeweekly),作者:赵昱,36氪经授权发布。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