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不能“轻”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致死率最高的四种慢性疾病,是一种破坏性的慢性肺疾病,逐渐削弱患者的呼吸功能。它也被称为呼吸道疾病中最安静的“隐形杀手”,因为它的初期症状不明显。
世界范围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率高达11.7%,仅次于心脑血管疾病和急性肺部感染。冬季也是患者容易呼吸道感染的阶段,可引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急性加重。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被称为“最难过的冬天”。
“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三定为‘世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日’,只是为了给公众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不断探索,提高对疾病的认知和重视,努力呼吸健康。”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宋小莲告诉记者,十院科普官。
要警惕“干咳”“咳痰”“呼吸不畅”!
“干咳”、“咳痰”、“呼吸不畅”是慢阻肺最常见的三种症状。
有些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有些病人只有咳嗽和咳痰。然而,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许多患者会感到呼吸困难,出现喘气、胸闷和一些与呼吸无关的疾病,包括食欲不振和抑郁症。
对已患有呼吸道基础疾病的人群,应更加警惕“干咳”、“咳痰”、“呼吸不畅”三种临床表现。
对这些误解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临床上发现有些病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有误,以致延误治疗,促进疾病进展,深受其害。
误解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危险不大。
很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觉得危险不大,因为疾病名称中有“慢”字,可以慢慢来,不用太担心。其实“慢”字并不意味着疾病风险小,水平轻,而是指长期存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器质性疾病,患者最常见的死因是肺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癌发病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可达2-5倍。研究表明,肺部慢性炎症可能会促进肺癌的发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血管事件总发生率为18.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是无心血管疾病并发症患者的3-4倍。
可以看出,治疗慢阻肺一定不能“轻”,一定要注意!
误解二:慢阻肺是一种无法预防的疾病。
许多人认为慢阻肺是无法预防的,事实并非如此,慢阻肺是可以预防的。
这种疾病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吸烟、长期吸入空气污染源、职业暴露和遗传。通过避免这些风险因素,尤其是戒烟,可以降低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风险。
误区三:老慢支相当于慢阻肺
一些被诊断为老慢性支柱的患者认为自己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以感到无聊。“可以说老慢性支柱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关,但并不完全一致。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存在持续的气流限制。”宋小莲说。
根据医学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具有持续气流受限的特点。其气流受限多为进行性发展,与气道、肺组织对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慢性气管炎(老慢支)是指患者每年干咳、咳痰3个月左右,排除慢性咳嗽的其他已知原因后,连续2年以上。
当慢性气管炎患者的肺功能检查出现持续气流受限时,可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但有些患者只有慢性气管炎,所以没有持续气流受限,所以不能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因此,被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必须做好相应的管理,仍然有可能防止疾病进展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长时间规范治疗是基石!
已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下一步该怎么办?
国际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权威指南强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就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需要长期规范治疗和定期随访。
长期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地缓解疾病,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风险,降低死亡风险,降低住院频率,降低肺癌发病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不仅要控制症状,
重点是气道慢性炎症的长期管理。
目前,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1)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抵抗炎症因子,控制气道炎症,改善支气管肿胀,从而改变疾病。(2)支气管扩张剂的使用可以直接扩张支气管,使气道从狭窄的状态变为光滑的状态,从而改善呼吸道疾病。
三点提示要牢记↓↓↓
病情稳定时每月复查一次,病情发生变化时及时联系或复查。
为了避免影响效果,规范使用药物治疗设备。
遵医嘱规范用药,切忌自行减量停药。
一般而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避免进展。长期用药是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进展的基石。
记者:罗欣悦
原题:“不可“轻”的疾病-慢阻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