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水溪公园焕新开放:“国色颂华诞”游园邀请您共享秋季盛会

2024-10-02

9月29日,经过一年多的改造,备受关注的水溪公园终于以全新的面貌向公众敞开了双臂,以“国色颂华诞”为主题的公园将惊艳亮相。由徐汇区绿化管理部门和区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水河泾街道精心策划,这场秋季盛会融合了视觉盛宴、听觉享受和文化体验。通过牡丹文化研讨会、昆曲演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古树科普宣传等活动,市民和游客可以在沉浸式互动演出中感受到全新的花园体验。


水溪公园焕然一新,牡丹文化在这里盛开


一大早,水溪公园迎来了许多市民和游客。白阿姨感慨地说:“这条路比以前平坦多了,更适合老年人散步。”第一次来水溪公园的朱阿姨也很兴奋:“阿拉亲家说,这里刚做好,老了,一定是白来的。这个花园设计真的很优雅,石头也很漂亮!”


据区绿化管理部门介绍,本次水溪公园改造项目对公园整体空间进行了全面规划和设计。其中,原有的院墙被巧妙改造,与周围环境无界结合,促使市民直接从人行道进入公园更加方便。公园的进出口也从原来的三个增加到了七个,大大提高了公园的可用性和便利性。


水溪公园作为上海著名的牡丹欣赏胜地,在改造过程中加强了牡丹元素。牡丹的种植面积从原来的不到1000平方米扩大到3000多平方米,种类丰富多样,近100种。


为深化牡丹文化主题,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公园引进了“汤兆基都市牡丹文化工作室”,与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大师汤兆基合作,共同打造牡丹文化升级版名片。


活动当天,市绿化市容局、徐汇区相关负责人共同揭牌“汤兆基都市牡丹文化工作室”。与此同时,汤兆基绘画和题字的昆曲唱片《竹影集》首次在水溪公园推出。工作室成立后,汤兆基将继续开展各种书画活动,与市民、游客一起研究书画文化,共画盛世牡丹。汤兆基说:“牡丹是一季开,艺术可以四季常开。我们将共同建设一个充满牡丹文化气息的主题公园,通过艺术与水溪公园的牡丹相结合。”


游园会“国色颂华诞”,昆曲、非遗、古树共同寄情。


漫步在花园聚会上,悠扬的昆曲声不绝于耳。昆剧团的专业演员穿着礼服,演绎着昆曲《牡丹亭》的选段,前面是水溪公园的阳光草坪、浸月亭和大师工作室。细致打磨的声音,婀娜多姿的身姿,华丽优雅的歌词,让游客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演出结束后,戏曲演员们甚至在公园里展示了沉浸式的花园,让游客在参观花园的同时,近距离观看昆曲的优雅和精致。


与此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的热闹景象也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在16个主题摊位上,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剪纸、绒绣、拓印、编绳等项目一一亮相。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了现场的“绝技”,以生动直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流传已久的技艺,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深刻感受到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价值。记者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将持续两天。


然而,在这次园林会议上,古树名木科普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据区绿容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溪公园改造工程特别注重保留原有绿色背景,特别是重点保护公园内13棵古树名木。作为“生命文物”,这些古树名木将继续见证岁月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承载着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当天,2024年上海市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在水溪公园举行。通过向游客展示全市古树的照片和科普资料,古树保护理念不断传播和推广。同时,公园还借此机会构建自然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市民进入古树世界,共同守护这一宝贵的自然遗产。


记者:杨宜修,殷志军,陆海捷


原来的标题“水溪公园焕新开放!“国色颂华诞”园会邀请您分享秋季盛会。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