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三项国家标准!一张图片阅读!

05-16 05:57

紧急避难场所 术语》紧急避难场所 分级及分类》紧急避难场所 国家标准公布标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GB/T 应急避难场所44012-2024 分类和分类(GB/T 应急避难场所44013-2024 标志》(GB/T 新制定的三项国家标准,44014-2024。


这三个国家标准是根据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2个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相关意见,适应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新任务新要求,由应急管理部会同有关单位制定。


本次发布的三项国家标准在避难场所分类、场地选择、设计建设、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标志标志和管护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规范。在这些地方中,“应急避难所” 《术语》标准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分类、整体规划、管护使用等相关术语。,主要解决当前各种标准下术语和名称概念不统一、各地执行差异较大等问题。紧急避难场所 分级分类标准将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划分为省、市、县、乡(街)和村(社区)五级避难场所。同时,为了满足各种分类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划分为室内型、室外型、综合型、单一型(含特定型)和紧急型、短期型、长期型避难场所,主要解决当前各类标准中存在的分级分类与分级负责、分类管理不适应的问题。避难所应对灾害单一、功能技术指标不统一、规划布局缺乏分类指导等问题。紧急避难场所 标志标准规定了图形符号、标志类型、标志尺寸、标志制作和设置等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要求。,主要解决标志系统不统一、标志内容不完整、标志制作和设置不规范等问题。


三项国家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对统筹规范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技术标准、完善国家应急避难场所标准体系、进一步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全生命周期工作、促进国家应急避难场所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新制定的三项国家标准


具体内容,一图阅读!


↓↓↓








国家标准委员会(国家标准委员会)应急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总局


有关部门负责人解读《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


紧急避难场所 分类和分类


紧急避难场所 国家标准标志


近日,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批准发布《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GB/T 应急避难场所44012-2024 分类和分类(GB/T 应急避难场所44013-2024 标志》(GB/T 新制定的三项国家标准,44014-2024。应急管理部门和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员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首先,请介绍三项国家标准出台的应急避难场所术语、分级分类、标志。


应急避难所是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防灾、减灾、救灾的基础设施,它在重大突发事件的预警响应、应急救援和过渡性安置过程中发挥着转移避险、安置避难者、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已经积累了相当大的应急避难场所资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新发展,从数量的积累向质量的提升方向转变。但我国应急避难场所仍缺乏统一的分类、选址、设计建设、空间布局、设施设备配置、标志和管护使用等技术标准。


应急管理部根据应急管理部、市场监管总局等12部门关于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相关意见,提出并会同有关单位编制应急避难场所术语、分类、分类、标志三项国家标准,以满足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健全完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新任务的新要求。科学有效地开展全生命周期工作,进一步统筹指导和完善全国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护和使用。


应急避难场所的术语、分类、分类、标志标准都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紧急避难场所 《术语》标准主要规定了基本术语、分类术语、整体规划术语、管护术语等。,并定义了应急避难场所的基础、分类和全生命周期工作涉及的71个术语。其中,应急避难场所工作起重要的基本作用定义为基本术语,共6个术语,分级分类定义为分级分类术语,共15个术语;总体规划定义为总体规划术语,共33个术语;管护使用定义为管护使用术语,共17个。


紧急避难场所 分级和分类标准主要规定了应急避难场所分类和分类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分级响应调度资源的原则,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分为省、市、县、乡(街)级和村(社区)级。同时,为了满足各种分类管理的需要,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综合型、单一型(包括特定型)和紧急型、短期型和长期型。共有32种分级和分类组合。该标准还对各类避难场所的技术指标作出了具体规定。


紧急避难场所 标志标准主要包括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图形符号、标志类型、标志尺寸、标志制作、标志设置等。,并对各种图形符号、标志和标志在应急避难场所的制作和设置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有11种避难类型的图形符号,14种避难场所的图形符号,6种场所主标志示例,15种功能区标志,28种设施标志,8种进出口标志,46种场所内指向标志,10种场所外指向标志示例。


制定“应急避难场所” 术语标准主要想解决哪些问题?


过去制定的应急避难场所,各种标准分散在多个部门进行归口管理,其中术语相对分散,不系统,有些相同术语的概念不一致。不同术语的内涵和外延也是重复的,存在概念混乱、不同地方执行差异大等问题。《应急避难场所》新制定 《术语》国家标准系统梳理了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全生命周期涉及的相关术语,并根据统一的逻辑体系和新的发展要求,在参考过去完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各种术语的内涵和外延,并通过备注等方式对术语进行了必要的衔接。为新发展阶段应急避难场所的统筹指导和完善奠定了术语和概念的基础。


第四,应急避难所 分类与分类标准在完善国家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中起着怎样的重要作用?


过去,我国应急避难场所缺乏整体统一的分级分类规定,导致分级分类混乱、建设管理责任不明确等问题。在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管理和使用中,已经不适应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需要。紧急避难场所 分级分类国家标准遵循分级负责、分类管理、主要属地、分级响应调度资源的原则,科学确定分级分类的相关指标要求。就分级而言,国家应急避难场所分为省、市、县、乡(街)级、村(社区)五级避难场所。在分类方面,根据建筑和场地类别、整体功能分区、避难时间、避难类型、避难面积、避难人数、服务半径、设施和材料配置等,分为室内型和室外型、综合型和单一型,以及紧急、短期和长期避难场所。紧急避难场所 分级分类标准将对科学规范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管理和应急避难场所的使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完善国家多层次应急避难场所体系。


目前,各地应急避难场所都设置了许多标志,为什么要制定新的“应急避难场所”? 标志标准?如何做好新旧标志的转换?


过去由于没有“应急避难场所” 国家标准,一些地方编制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行业标准,以指导地区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的设置和管理。但由于各地对logo的规定不一致、不全面,国家避难场所的logo存在符号、颜色不统一、信息不完整、制作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为适应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我国应急管理体系新任务新要求,考虑国内发展需求,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借鉴国外有利经验。 应急避难场所的术语 分级和分类等国家标准和相关国际标准的衔接统一规范了避难场所的图形符号和避难类型的图形符号,并详细规定了标志类型、标志尺寸和标志的制作和设置。


对于现有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可以结合应急避难场所的标准化改造、维护和更新,逐步转换新旧标志,防止“一刀切”,对转换完成时间没有强制性要求。各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但新制作和设置的符号应符合新的应急避难场所。 国家标准要求的标志。


原标题:发布三项国家标准!一张图片阅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