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类人需谨慎食用鸡蛋,以免身体状况恶化!

老板健康
08-22 16:55

鸡蛋,这一日常三餐中不可或缺的食物,虽富含丰富营养,但若体质不适或食用方式不当,不仅无法从中获益,反而可能加剧身体的不适,使健康问题更加严重。

 

特别是考虑到今年秋季气候较为特殊,对脾胃的影响较大,因此在食用鸡蛋时更需格外警惕。

 

 

加之近期暴雨过后,很多人出现食欲下降、腹泻频发的情况,脾胃虚弱的人群更是要特别注意。

 

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如何食用鸡蛋才能更好地调养身体呢?

 

鸡蛋虽好

 

食用不当会阻碍脾胃

 

你是否在吃完鸡蛋,尤其是煮鸡蛋后,出现以下症状:

 

👉🏻心口至腹部感觉闷胀,仿佛有东西卡住,上下不得。
 

👉🏻口腔和喉咙中感觉黏腻,痰液增多。
 

👉🏻烧心、反胃,舌苔变厚变腻,口气不佳。

 

古代医家将鸡蛋的这种副作用概括为“滞气”、“阻气”、“闷气”。

 

清代医家王孟英在《随息居饮食谱》中评价鸡蛋:

 

“囫囵煮食,性极难熟,虽可果腹,甚不易消。”

 

这说明鸡蛋本身具有滞腻的性质,容易影响脾胃的运转,进而导致身体被不通的气和化不开的痰所困扰。

 

 

煮鸡蛋,尤其是煮得过熟、蛋清老硬、蛋黄干粉的,会给人带来 强烈的饱腹感,这其实是因为其难以消化。 若再搭配 牛奶这种阴寒之物 ,更易伤害脾胃的阳气,导致 痰湿 的产生。对于 脾胃运化能力差 、平时运动少的人来说,一时难以消化,就容易积食和生痰浊。

 

如果你近期感觉 腹胀、口水多 或口水黏臭、嗜睡乏力、胃口差、胸口憋闷、大便不成形或腹泻,或者舌头湿润、舌苔厚腻 …… 那么建议你要谨慎食用煮鸡蛋。

 

 

因为过多、频繁或盲目地食用煮鸡蛋,不仅无法滋补身体,反而可能加重身体的负担,使气血运行更加受阻,脾胃功能进一步减弱,舌苔更厚,痰湿更重,身体更加淤堵。

 

吃煮鸡蛋之前

 

先做好“一消一补”

 

脾虚、身体淤堵的人 吃水煮蛋之前 先做好“一消一补” ,也就是可以先疏通脾胃的气机,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只有脾胃调理好了,吃进去的食物才能转化为营养!

 

可以通过艾灸阴陵泉穴和丰隆穴来消散脾胃的寒食和痰饮,其效果堪比名方“二陈汤”。

 

阴陵泉穴是脾经的合穴,刺激它能健脾益胃,疏通人体代谢水湿的渠道。 而丰隆穴则是胃经上的重要穴位,刺激它能启动脾胃功能,助推全身气血的运行。

 

找到这两个穴位后,用适当的力度在穴位附近掐按探查,找到酸、胀、痛感觉最明显的点位,每个穴位艾灸15分钟。

 

 

平时还可以多吃一些补养脾胃、祛湿化痰的食物,如 白扁豆、芡实、薏苡仁、莲子、怀山药、茯苓、陈皮 等。

 

秋天这样吃鸡蛋

 

滋阴养胃

 

“新下者良,并宜打散。”——《随息居饮食谱》。

 

首先,要确保鸡蛋是新鲜的,并将其搅散后再进行烹调。这是最容易消化、不给身体添堵的方式。搅散的蛋液可以搭配葱花、胡椒、生姜这种辛香醒脾的佐料,以及你喜欢的食材,做成 蒸水蛋、蛋花汤、炒鸡蛋、摊蛋饼 ,尤其适合脾胃差的人。

 

 

或者,你可以尝试做醪糟蛋羹,醪糟能健脾胃、通气血。

 

更简单的方法是,用煮沸的开水、滚烫的米汤或者豆浆冲蛋花。这样吃,既能保留鸡蛋滋阴养血、润燥生津的食养之性,又不会滞腻难消化。

 

也可以尝试吃茶叶蛋或卤蛋,加入红茶、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陈皮等芳香醒脾、行气开胃的佐料,帮助消化。

 

百合鸡子汤

 

入秋后,很容易口干舌燥、心烦气躁、睡不好,同时还会伴随手脚心热、口苦、出汗怕热……

 

可以尝试 《金匮要略》里的“百合鸡子汤”。 具有清滋心肺,益阴养血之功效。 中医认为,鸡蛋可以清虚热、滋阴血,具有宁心安神、润燥除烦、利咽开音、养血安胎等功效。

 

而 百合 是秋季的当令食材,既能清肺润燥,又能平补脾胃,滋阴而不至于助生痰湿。百合的润是从上焦心肺开始,能把秋天的燥火之邪化解、涵养,防止阴血津液进一步被耗伤,同时又能宁心安神,让人睡个好觉。 

 

当归红糖鸡蛋羹

 

女生每个月大姨妈后,特别需要补血。 鸡蛋是“血肉有情之 品”,配上红糖、当归,补血又活血 ,姨妈后补身子、扫清残余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取10克当归,用水冲洗干净,放入碗中加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

 

将泡好的当归和水一起煮沸,然后中小火煲煮45-60分钟。

 

取1-2个新鲜鸡蛋打散,加入一小块红糖。

 

用滚烫的当归水冲入蛋液中,搅拌均匀即可食用。

 

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煮当归,也可以简单地加一块红糖冲入蛋液中,快手又养血。红糖被誉为天然复脉饮,它虽然不能直接补血,但能像甘蔗汁一样迅速 补充阴液、调补元 气、滋 阴 复脉。

 

因此,在享受鸡蛋带来的美味与营养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合理食用,让鸡蛋为我们的健康加分。

 

以上科普内容仅供参考,身体如有不适,请您及时线下就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