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又回来了!背后野心暴露,一盘大棋正在下!

财富故事
02-13 11:56

 

清爽短发,精神的黑色马甲,已归隐山林的马云昨日再度现身阿里园区。

 

 

这位总在关键时刻“闪现”的互联网教父,仿佛掌握了“量子波动式出场”技能,每次出现都能引发股价飙升、行业震动。

 

昨日港股开盘后,阿里股价创下阶段新高,之后回落,年初至今,阿里股价已上涨29%。其中阿里巴巴美股今年上涨了31%。

 

同一时刻,苹果与阿里合作开发中国版iPhone AI功能的消息不胫而走,两位商业巨头选择在AI领域合纵连横背后原因不难揣测,苹果销量下滑急需解药,而阿里巴巴同样将AI视为革新的重要方向。

 

早在之前的蚂蚁集团20周年活动上,马云就着重提到了AI:“AI会改变一切,但这不代表,AI能决定一切。技术固然重要,但是未来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今天我们为这个即将到来的时代做些什么真正有价值而又是与众不同的事。”

 

如今看来,这次现身或许彰显着阿里巴巴在AI时代的江湖野心:将叩开通向下一个时代大门的机会掌握在自己手中!

 

阿里巴巴的AI野望

 

一直以来,市场对于马云的身影仿佛形成了条件反射,“马云一笑,黄金万两”的商业玄学令所有CEO感叹。

 

不得不佩服的是,马老师虽人不在江湖,但对阿里的掌控却是深刻的,过去一段时间里阿里的变化都在按照马云的发言走。

 

其中最令人感叹的,还是去年马云送上的《致改革致创新》内部信中,坦言的那一句:“时代变了,我们必须跟上时代。

 

于是在2025,阿里巴巴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断舍离”,包括宣布出售高鑫零售全部股权,彻底退出新零售试验田,和一个时代挥手告别。

 

而一个明显的信号是,阿里巴巴开始向AI与核心电商靠拢,例如马老师最近几次公开露面总不忘给AI“打广告”,这一次的现身也正值阿里密集调整组织架构、整合AI业务之际。

 

毕竟DeepSeek的颠覆性让所有行业都难以入眠,阿里近期发布的新款AI模型以及阿里云也接入了DeepSeek模型,展示出对市场变动的紧迫追赶。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阿里AI目前发展态势良好,在技术研发、市场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阵营。

 

图源:豆包AI

 

其中包括备受用户喜爱的夸克,上个月还打出了焕新slogan——“2亿人的AI全能助手”,确认了AI的路线。

 

据《科创板日报》消息,马云来到了夸克所在的阿里智能信息事业群,而这里被视为扛起阿里AI在C端应用的排头兵。

 

本月初,全球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许主洪正式加入阿里巴巴,出任阿里集团副总裁,负责AI To C业务的多模态基础模型及Agents相关基础研究与应用解决方案。

 

阿里的脚步不可谓不快,1月29日,阿里云通义千问旗舰版模型Qwen2.5-Max正式发布。在Chatbot Arena LLM Leaderboard榜单中,Qwen2.5-Max位列全球第七名,超越DeepSeek V3等模型。

 

2025年,被认为是AI进入更深层次竞争的关键年份,不论是科技巨头还是初创公司,都渴望抓住AI的红利一飞冲天。

 

对于如今的阿里来说,打破自己的金身重塑勇气是重要的,找到下一个推倒式重来的机会同样十分难得。

 

值得注意的是,市场紧接着传来了苹果和阿里巴巴将合作为中国iPhone用户开发AI功能的消息,或许阿里巴巴真的靠着AI支棱了起来。

 

牵手苹果,AI时代的合纵连横

 

有关苹果AI究竟联姻哪家互联网公司,一度成了商业场上的一桩悬案。

 

之前有消息称,百度将摘得桂冠与苹果合作,但后来百度为苹果AI开发模型的进展未达到苹果公司的标准,因此合作被取消。

 

这几个月来,阿里巴巴、DeepSeek、字节都传出了与苹果的绯闻。

 

尤其是靠硬实力引爆互联网的DeepSeek,不少果粉朋友们还主动牵线,希望库克能够考虑这个“人工智能精”。

 

有分析表示,DeepSeek团队缺乏支持像苹果这样的大客户所需的人力和经验,因此未被苹果采纳。

 

虽然现在苹果和阿里巴巴均未做出正式回应,但看起来可供选择的合作伙伴已经不多。

 

 

纵观2024年,苹果的总营收和净利润都有所增长,唯独大中华区成了特立独行的那一个,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下降7.73%。

 

受到本土品牌的冲击压力是一方面,现阶段苹果尚未在中国市场推出其新的AI同样致命。

 

如果选择和阿里巴巴抱团取暖,称得上AI时代的合纵连横,这是两大巨头对AI时代的“丛林法则”的共识。

 

对于阿里而言,这招“借船出海”,可以通过苹果硬件预装AI服务,绕过App Store的流量争夺战,直接触达中国2亿iPhone用户,这是电商巨头们最眼馋的区域。

 

而苹果则以牺牲部分软件控制权为代价,换取中国市场政策合规性与用户黏性,同时将AI数据训练成本转嫁给阿里。

 

从这个角度看,马云的角色,则是这场博弈的“超级符号”——他的现身既为合作造势,又巧妙回避了直接站台可能引发的监管敏感。

 

这也与马云预言的那句:“AI会改变一切,但决定胜负的是今天与众不同的努力”相吻合。

 

这两家公司如果有缘握手,更是AI时代商业权力重组的缩影。

 

从行业竞争角度来看,随着双方合作的深入,联合开发的AI框架等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AI 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发展方向,进而改变企业在行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而且合作可能导致厂商阵营分化,如DeepSeek已成国产手机标配,百度、腾讯等落选厂商同样可能转向与小米、华为等结盟,加速国产手机品牌的AI军备竞赛。

 

这正是商业场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魅力。

 

马云的“归隐商业哲学”

 

在这起商业风云激荡中,其实更令我感兴趣的,是马云如今游刃有余的“退休大佬经济学”。

 

这话怎么理解?

 

在眼下以流量争夺为胜负手的商业场中,越来越多企业家开通了短视频账号、做起了直播,在一个个热点事件中刷脸收割流量。

 

其实最令人拍手叫绝的,莫过于小米雷军,雷军的好,也早已成为互联网上的显性哲学话题。

 

而其中的诀窍就在于,雷军的诸多行为其实难觅“营销”的痕迹,总在与千亿富豪身份的反差感之外令人惊喜不已。

 

从给用户躬身开车门、到给小米15用户求婚点赞,再到和网友打赌买车换头像、睡工厂扭螺丝,以及最近去黑河冬测荡秋千开怀大笑,解锁泼水成冰,拿着瓷缸子的照片刷爆全网,雷军的营销花活总让友商应接不暇,可以说,其从未让流量旁落。

 

其实针对企业家搞流量是否为不务正业这个话题,长久以来并无定论,周鸿祎曾表示:“用户在哪里,企业家就应该在哪里。”

 

虽说这的确算企业发展的新突破口,但包裹在“流量”这个不可控因素里,还是难逃大众指摘。

 

但马云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虽人不在江湖,可每次现身都像一场精心设计的商业寓言。

 

图源:阿里巴巴官网

 

不但仍然笼罩在流量的聚光灯下,还不断向市场透露出新的信号,从提振信心到战略转向,从AI野望到电商突围,这位“退休人士”用行动证明:在商业江湖,真正的“隐身”不是消失,而是让自己成为那个“虽然不在江湖,但江湖永远等待”的传说。

 

如今阿里在大众心中已然垂垂老矣,作为“团魂”的马云自然无法放任不管,所以在未来我们应该会看到马云更多次的出现。

 

或许下次马老师“闪现”时,该问他一句:“Siri,马总今天去哪儿?”

 

毕竟,答案可能早就写在阿里的AI模型里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