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连续失去5家万达,瘦脱相的王健林被逼到绝望边缘!

财富故事
02-10 15:25

 

 

2025年,开年刚过一个月,5座万达广场又易主了。王健林手里的筹码,又轻了三分。

 

坤华股权投资如猎鹰般俯冲而下,将吉林四平、扬州等地的万达广场收入囊中。

 

这家公司可不简单,背后实控人是新华保险,一家国资背景的股份制保险公司,实力相当雄厚。

 

更狠的是,近一年多来,天津坤华就从王健林手中拿下了14家万达广场,手笔之大可见一斑,更是显示出这家财大气粗的机构对万达广场的看好。

 

尤其是在王健林被逼到墙角的形势下,买万达的还价空间必然小不了,说难听点就是可以趁机狠狠敲老王一笔竹杠。

 

有人说,这是“轻资产战略”的延续;也有人说,这是万达帝国崩塌的前兆。

 

但真相或许更残酷——这位70岁的商业枭雄,正站在悬崖边缘,手中只剩下一些零散的筹码。

 

看到他的网友说,老王老得很快,已经瘦到脱相了。

 

 

 

昔日首富也是被逼无奈,原本2024年初已达成同太盟等战投机构的600亿投资,初步化解了380亿对赌危机。

 

却不曾想这笔钱迟迟没有到位,当初真金白银入股万达商管的王健林盟友,一个个等不及上门要债。最大的还是这几家,融创孙宏斌的95亿,苏宁易购张近东50.4亿,永辉超市的36亿。

 

 

光是这三家合起来就近200亿,别说如此庞大的本金拿不出来,就是利息万达都不一定给的出来,当初对赌协议上可是载明上市不成,不光要回购股权,还要加上年化7%左右的利息。

 

曾经的好兄弟,现如今都成了“认钱不认人”的债主,可也不能怪兄弟们无情,他们本身就被巨额债务压的喘不过气来,生存都是问题,哪里还顾得上兄弟情分。

 

而这只是万达一系列变故的一部分,近百亿股权被冻结,王健林在2024年几乎被逼上绝路。全国400多座万达广场作为手中最核心的资产,自然而然就成了变现还债的首选,两年多卖了快50座万达广场,显然还远远不够。

 

相当程度上而言,70岁瘦到脱相的王健林,被债主们逼的已处在绝望的边缘。

 

 

经济学天才,周金涛有一个“康波理论”预言:房地产周期在2015年进入萧条期。

 

万达的崛起,恰逢1999-2020年房地产超级周期。而它的坠落,正撞上周期的铁壁。

 

2000-2020年,中国M2年均增速15%,地价上涨40倍。2020年后M2增速降至8%,地价首现负增长。

 

日本地产泡沫破裂时,三菱地所市值跌去90%。万达商管估值从4000亿缩水至600亿,何其相似。

 

在经济学的周期规律里,所有暴利都有标价。

 

有人说,房地产行业早已进入杠杆死局:成也债务,败也债务。

 

而万达的资产负债表,就是一部中国房企的杠杆教科书。

 

2024年万达商管流动负债1003亿中,有662亿是年内到期债务,而账上现金仅149亿。万达的“轻资产”实为“表外魔术”,通过基金持有物业,但回购条款让风险始终悬顶。

 

王健林曾自豪地说:“万达速度就是拿地即开工!”

 

懂的都懂,其实背后是社会关系的极致运用。

 

但当土地财政转向税收财政,当“房住不炒”写入十四五规划,旧玩法彻底失灵。
 

 

2024年深秋,王健林回到大连万达总部。

 

夕阳透过玻璃幕墙,在“万达人永远创业”的铜牌上投下阴影。

 

楼下广场,一群孩子追逐着泡泡机吹出的七彩泡沫。

 

那一瞬间,泡泡映出万达帝国昔日的辉煌。

 

他忽然想起1994年那个暴雨夜——公司账上只剩5万元,他站在银行行长家门口等了一整天。

 

行长却扔出一句:“明天上班再谈。”

 

就是这屈辱的一站,站出了后来的万亿帝国。

 

而如今,不必再站任何人,却也无人可站。江湖不相信眼泪,时代不怀念英雄。

 

当潮水退去时,最高明的生存法则不是挣扎,而是学会在陆地上行走。

 

万达百亿债务压顶,脱相的王健林,早已举步维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