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出发·戈峻2024年度谷雨演讲全文稿(收藏版)

天九动态
04-24 14:32
△点击回放,重温高燃时刻

 

 

2024年4月19日下午14:00,“再出发·戈峻2024年度谷雨演讲”在“奇迹之城”深圳举行。在总时长3个小时的演讲中,天九共享集团共同主席、天九企服董事长兼CEO戈峻围绕民企再出发、企业出海、代际传承、民企内生等核心议题,带来一系列全新的思考,分享其35年职业生涯宝贵经验与深邃洞察。


此次演讲分为出发新时代、出发新大陆、出发新一代、出发新民企四大板块,让我们一起“再出发”!以下为演讲全文,与你分享。

 


各位尊敬的贵宾、嘉宾朋友,大家好,我是戈峻!今天,能和大家相聚在深圳,相聚在谷雨演讲的现场,我非常荣幸!感谢,各位的莅临!


此时此刻,站在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的舞台,坦白说我的心情还是有点忐忑的,也非常的激动。


忐忑是因为,这是我职业生涯中,第一场个人的演讲,尽管工作了35年,我曾在各种场合做过无数的演讲。但是个人的专场演讲,对我来说还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说到激动那是因为这里虽然不是我的故乡,但站在深圳的土地上,总有一种“近 乡 情 深”的感觉。这次一到深圳,我有机会参观了《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我看着深圳从当年的一个小渔村,发展到现在的国际化大都市,心情更是特别的激动,难以平静。


为什么这么激动?还因为35年前,我走向世界的人生之旅,正是从深圳始发的。


不过,我并不是深圳本地人,我的祖籍是江苏太仓。太仓,是离长江入海口最近的港口,典型的鱼米之乡,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都很优越,得天独厚。所以很多时候,太仓人,会给人一种“富足 安逸”的印象。但是在这种安逸的外表下,我们也有很多人跳出舒适区,勇敢再出发。大家知道吗,太仓还是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15世纪初,郑和带着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了红海和非洲的东海岸。正是这一次次的出发、再出发,郑和将海上丝绸之路,推向了顶峰。


这又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在我们平和的外表下,从来不缺少再出发的地气。


那我又怎么和深圳沾上边的呢?1989年的某一天,无意间我在《深圳特区报》,看到了深圳一家上市公司,正在面向全国招聘人才。当时的我,已经从华东政法学院毕业,在江苏对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工作了接近2年的时间。那个时候,我的年龄虽然不大,但有机会参与了很多重大的、中外合资项目的谈判。改革开放扑面而来的那股气息,我是最早感受到的那波人。


《深圳特区报》上的这份工作,让我过目不忘。我看到了一个走向更加广阔天地的大门。没有犹豫,经过3天的时间,3000多人的竞岗,我最后,拿到了这家集团发出的offer,成了一个“新深圳人”;我的户口也随即迁入深圳。这家上市公司就是大家在一楼展厅看到的,“深市老五股”之一的金田实业。相信在场有很多资深的股民,对金田实业肯定不陌生。

 


屏幕上显示的,是我当年收到的录用通知。当时给我发offer的金田实业总经理,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CEO——蔡名熙总,我曾经的老板,今天也来到了现场,感谢蔡总,给了我再出发的机会!


转眼间,时间已经过去了35年了,恍然如梦。但这又好像,就在昨天!这段记忆,对我来说非常珍贵。这个首次“再出发”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我把这个offer,一直保存到现在。


在金田实业的3年,用当时的话说,我是全身心地“下海”了!加入公司不久,我就当上了集团业务管理部门的一把手,管理起了集团本部8、9个进出口部门,还有多家分公司、子公司。这期间我也有机会接触到很多业务领域,也让我关注到欧美、港台的市场、技术和资金,给我们身边的各行各业带来的快速变革和发展。


尽管当时的我还没有意识到,但现在回想起来,深圳这种工业、技术和贸易的结合,带给深圳新兴的产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90年代的新质生产力”啊。那时候我只是感受到,我们在很多方面,包括意识认知、技术水平、企业管理和市场运营等各个方面,和国际的先进水平比,还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我告诉自己:必须走出去,再学习,“再出发”


奥地利作家Stefan Zweig 有句话:“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中,都是非常难得的;这种时刻往往只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某一分钟,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跨越了时间。


很多年后我才意识到,当年从南京出发,来到深圳的那一天,其实就是我人生中命运攸关的时刻。因为从那天起,我的职业生涯,被打开了一个新的口子。而决定从深圳再出发远赴美国,走向更大的世界,那个决定,对我的影响更是跨越了整整32年。


从下海到出海。1992年,我一个人几乎清空所有,只带着两个行李箱,离开了深圳,从罗湖经过香港,踏上了通往美国的求学之路。在场相信有不少老留学生,一定能够体会到我当时的心情。


飞机上,我默默的跟自己说,和深圳再见,是为了以后,更好地再见深圳

 

 

 

 

 

到了美国,我在路易斯克拉克大学西北法学院,攻读法律博士。3年半的时间博士毕业;之后我先后加入了英特尔、苹果和英伟达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这期间,我又无数次回到深圳。


比如,2002年,我推动了英特尔在深圳设立分公司,进而又推动了英特尔在深圳当年的地标性大厦——地王大厦,建立了应用开发中心。


2016年,我推动了苹果在深圳设立创新中心。当时,媒体报道还用了这样一个标题:《好消息,深圳终于“娶”到苹果!》娶到苹果,这门亲事的媒婆其实是我。


2019年,加入了中国民企——天九共享担任CEO,经过半年多的准备,我们将集团在国内的核心业务,智慧企服,又设在了深圳。


那今天,我又站在了深圳,挑战人生的首场个人演讲。可以说,始发深圳的火车,记录了我人生中,一次次、再出发的历程。这个时候,我确实很激动。


深圳这座城市,也是在一次次的再出发中,成就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从“杀出一条血路”、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到“拥抱科学的春天,时不我待”,在这些直击人心、催人奋进的时代口号推动下,深圳永立潮头,一次又一次地走向伟大的成功。


所以说,无论是一个人、一座城市、还是一个时代,所有的成功或伟大,都来源于一次又一次的“再出发”


所以,在筹备这场谷雨演讲时侯,当我的同事问我们去哪儿办呢?我毫不犹豫地说:就深圳!


关于这次演讲,我还被问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选在“谷雨”这个时节呢?我想,大家对谷雨这个节气,可能再熟悉不过了。在全国大部分地区,谷雨时节,雨生百谷,万物生长。这是一个万物蓬勃发展的好时节


但是我选谷雨,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它和一个关于谷雨的传说——仓颉造字有关。


你看哪怕是造字的人,名字里也有“太仓”的“仓”字啊。相传仓颉是黄帝身边的重臣,他受鸟兽脚印的启发,创造了汉字,上天大为感动,降下了谷子雨;得到好处的百姓们,就把这个时间固定下来,称为“谷雨”。


有意思的是,我在《淮南子》这本书里,还看到了一个说法:“天雨粟,鬼夜哭”。说的是仓颉创造文字的时候,天上降下了粟米,但鬼却在夜间哭泣。为什么?因为上天担心人们掌握文字以后将弃农经商,不务正业,因此会造成饥荒,所以啊,上天降下粟米来帮大家备荒。而那些鬼怪,怕人们学会了文字之后,会记录他们做的坏事情,所以夜间会痛哭。

 


所以你看,当一个新鲜事物出现的时候,往往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人将它看作洪水猛兽,但也有人,能够审时度势,对新事物,善加利用。


那我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朋友们,你们不觉得,这个古老的传说,特别像今天的科技爆发?AI人工智能,不断迭代,我们一边,在为一个一个革命性发明的诞生而震撼,为它们对世界即将产生的,巨大的影响而激动;但另一边,我们中的不少人,又难免心存疑虑、悲观、甚至恐惧。但是,我们的祖先,无论是郑和,还是仓颉,都已经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告诉我们,面对新事物,我们无需畏惧,我们要敢于去拥抱,每一个新的春天

 


因此啊,今天,在2024年的谷雨节气,在潮起希望之海、深圳前海,我们为这场演讲起名为:再出发!


在我看来,“再出发”是一种判断,“再出发”也是一个机遇。世界翻天覆地,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勇敢地拥抱这个崭新的时代


当下我们放眼看全球,不难发现,空气中烟雾弥漫,弥漫着太多的不确定,太多的动荡和变革。


今年是全球最大的选举年,覆盖42亿人口,70多场选举;俄乌冲突、中东局势,或将进入转折之年;我们生存的地球,可能将进入,温度最高的一年;双碳相关的政策,再次引发关注;全球绿色资源,将面临重新分割的局面;人工智能,会迎来大爆发;小公司,也可能率先采用AI技术,实现弯道超车。


去年年底,5大外资银行,发布了《经济展望报告》,对于2024年,他们的核心关键词是什么呢?我说是一个字,”新“。瑞银用的是New World,全新的世界;贝莱德用了New Regime & Mega Force,新体系和超级力量;巴克莱用了New Normal,新常态;MERRILL用的是New Era,新时代;而先锋,用了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financial development since GFC,“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发生的,最重要的金融演变“。


可以说,在这弥漫的烟雾下,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世界经济,已经跃进了一个,不去颠覆、就被颠覆的新时代

 


再聚焦我们中国:2024年,关键字也是一个”新“字。新机遇,新政策,新期望。新质生产力进入到全面落实的第一年;去年颁布的“民营经济31条”,确立了“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的地位,今年的两会,好声音频频,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寄予了新的期望,而“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进入了快车道,民营经济再出发,可以说是迎来了历史上,最明媚的春天


在“新”的背景下,大家有没有留意到,今天我在和大家反复强调的一个关键词,也是今天演讲的主题词:“再出发”,那又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是个人、企业还是机构,当整个世界都在向前奔跑、发生新的巨变的时候,如果我们不想在原地踏步,被人超越,“再出发”,就是最好的答案

 


那么,再出发,我们该去哪里呢?


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在现有环境中,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希望有更大的突破,那么,你必须走出去,去更广阔的世界和舞台,出发新大陆


就在不久前,我和一位资深的媒体朋友见面聊了聊。他问了我一个有趣的问题,他说,如果我们把一个人,看作是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你觉得姚明的出海,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吗?


坦白地说,我当时一震,这不是谈“人”的出海吗?真是啊,人是万物的尺度,这是一道哲学命题。人的出海,是所有出海的前提。不去观世界,哪有世界观呢


这也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从江苏到深圳,再从深圳出海到美国。在美国,我赶上了PC时代的浪潮,加入了英特尔公司;因为中国电脑产业的蓬勃发展,1996年,我开始推动英特尔全面进入中国。因为我坚信这是一个双赢的选择。


那时的中国,真的像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大海,而我首先要做的,就是推动英特尔出海。


后来,移动互联网的浪潮席卷世界,我加入了苹果公司,推动苹果在中国和亚太其他地区的发展。


2018年,人工智能时代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我来到了英伟达公司,帮助它在亚太区的业务发展。


再到后来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方兴未艾,我加入了天九共享,除了做好我们中国的业务,我关心的是如何致力把世界的好项目引进到中国来,另外又如何致力推动中国的企业走出去,走向世界。


在这近35年的职业生涯中,一直有两条主线,牵动着我。哪两条?一条是我骨子里的那种不安分,另一条是坚定地看多中国。可以说正是在一次一次的出海探索中,我找到了新大陆。


我认出风暴,而激动如大海”,这是奥地利诗人- Rilke在《预感》这首诗里的句子。


回看历史,那些激情四射的伟大先行者们,都是敢于面对风暴的勇士。郑和下西洋,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达·伽马成功绕过好望角, 15世纪是大航海的时代,这3次壮举都成为了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打通了各大洲之间,新的贸易通道加速了全球贸易的发展,为现代贸易奠定了基础。


所以在我看来,那些能看向大海的人,才会最终成为大海


这是有关人的出海,那么企业呢?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中国企业已经经历了一次次的出海。其实,企业出海并不是新鲜事。如果我们大概梳理一下脉络,我们发现,中国企业,经历了四次出海浪潮。


第一次是在1992年到2001年,这个阶段,还主要是国内产能的溢出,是粗放式的供需匹配


第二次浪潮,发生在2001到2015年,这一次主要是品牌的输出,是中国品牌全球化进程最快的阶段。这个阶段诞生了以联想、华为、海尔等为代表的出海民企。它们以技术、质量,塑造了最早的“中国品牌的海外认知”,中国企业开始摆脱“加工厂”的标签,把“加工厂”的帽子慢慢地扔进了太平洋。


而第三次浪潮,是在2016到2020年,这是资本外拓的阶段。典型标志是2015到2016年,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ODI),一度超过了实际利用外资(FDI)。比如,安踏就很爱“并购“。09年收购FILA 后,公司就开启了对外扩张的道路。10年后,出手收购国际知名运动公司——亚玛芬集团,它是始祖鸟等知名品牌的母公司。


最近的浪潮,可以说是从2020年开始的。这是一次以“技术”和“商业模式”输出为导向的出海。这一轮出海是跨境物流、电商、新能源等领域,凭借着它们技术的比较优势,而引发的、大规模的出海。最近,我看到了一个数据:2023年中国跨境电商“出海四小龙”——Temu、SHEIN(希音)、速卖通 和 TikTok,以北美为起点,迅速地向全球市场挺进。这四家企业,每天向海外运送的货物超过1万吨。1万吨货物是什么概念呢?大概相当于400架波音737-800货机的运力,可见出海规模之大。


尽管如此,今天的出海,当我们认真去看“企业出海”这张路线图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开辟“第二战场”,成为了关键变量,而“多线扬帆”已经成为了主旋律

 


为什么这么说?先从全球角度看,北美市场确实是最成熟、体量最大的市场,但竞争也是最猛烈的。以电商为例,去年美国的Black Friday“黑五”促销季,因为Temu和SHEIN的加入,亚马逊已经不再是唯一。事实上中国的跨境电商平台,都在竭尽全力地抢占北美的市场。2023年的美国“黑五”,可以说是“史上最卷”的一年。


那么,再看看另外一个重要市场,欧洲市场,又是什么情况呢?当地人的消费能力确实强,但当地对商品和交易的监管,那是相当的严格;他们对新兴电商模式的接受程度相对的保守。虽然中国电商也在拼命地刷存在感,但亚马逊在欧洲还是当之无愧的电商王者。


这样看来,在现在这个阶段,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就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第二战场。


那么,我们再看看中国的汽车品牌出海,应该说是“多线扬帆”的产业之一。去年7月,中国半年度的汽车出口量,就超过了日本,跃居全球第一。中国传统车企和新势力车企双管齐下,在东南亚、中东、欧洲等地区全面发力。尤其是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是毫无争议的领头羊了。最近小米SU7发布,这让马斯克都坐不住了:在听到小米发布一系列优秀的参数以后,连马斯克也开始转谈情怀和战略。


那谈情怀和战略有什么不对吗?告诉大家一个有趣的观察。


最近我见了一位中东著名的投资人,他和我说了一句大白话。他说,他见了很多企业,都想找他投资,慢慢的他发现了一个规律:如果这个企业的产品好、业绩好,他会谈什么呢?他一定会大谈产品和业绩;而只有当他的产品不好,业绩也不理想的时候,他才会大谈情怀和战略。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啊,这里扯开了。


那收回来继续谈汽车。去年年底在海南三亚,我和玻利维亚前总统——基罗加先生做了一场对话。在谈到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候,他不禁感慨:5年没来中国了,我们的变化让他大吃一惊。他去了杭州、广州、三亚、北京,在这些城市穿行,每次摇下车窗,他就能看到很多绿色的新能源汽车牌照。他说了一句非常形象的话:“在中国,摇下车窗,会听到滋滋的电流声;而在世界的其他地方,很多时候听到的是什么?是突突的排气声。


这就证明了中国汽车出海多线扬帆,有着庞大的全球市场。我相信今天来自新能源汽车的企业家朋友,一定同意我的说法。


去年5月到现在,我去过两次中东。今年2月,我去迪拜参加了2024年度的INVESTOPIA CONFERENCE,全球50多个国家的1千多位政府官员、企业高管、投资人,齐聚一堂。出乎意料的是,会议几乎没有谈到当下最热门的“AI话题”。而一谈到投资、可持续发展,中国马上成为了C位,这让我看到,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不可替代。


今天我的好朋友阿联酋总理的前顾问,世界经济论坛的前执行董事——Fred Sicre 也来到了现场。Fred是瑞士人,在迪拜生活了15多年,是个地道的中东通。借今天这个机会,先再感谢一下Fred对我中东之行,无微不至的照顾啊。


Fred为了来中国参加这次演讲,在迪拜机场坚持了48小时没睡,随时准备登机。什么情况?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新闻,就在这两天,阿联酋大部分地区遭遇了75年来最严重的暴雨。12小时内下完了1年的雨量。今天是中国的谷雨节气,感谢Fred给我们带来的财气。


Fred对我说在阿联酋克服对时代恐惧和焦虑的方式之一,就是高瞻远瞩。他们会提前30年去看待发展的问题,这听起来和我们中国差不多啊。他们的传奇酋长-拉希德,曾经说过一句名言:我的祖父骑骆驼,我的父亲也骑骆驼;而我开奔驰,我的儿子将会开路虎,甚至我的孙子,也会开路虎;但我的曾孙子,又会再骑骆驼


什么意思啊?大家都知道阿联酋曾经是一片沙漠,因为石油带来的能源优势,让它变成了现在的中东富国。但为了不让他们的后代,重返骆驼时代,他们开启了他们的“2040”发展规划。其实不止是阿联酋,其他中东国家都有类似的战略规划。这对我们中国企业来说,里面就蕴藏着大量的出海机会。


再比如云计算,2022年,阿里云、沙特电信等,共同投资的“沙特云计算”,在利雅得建成;在今年的LEAP科技展上,腾讯云,也喊出了“Go Saudi,到沙特去!”的响亮口号。大家看看,短短几年时间,阿里、腾讯、华为,这些中国云计算领军企业已经全部到场。未来中东在新能源、新基建、医疗健康、物流等领域,都存在着和中国企业合作的大量机会。


Fred还跟我分享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他说,“你看,中国企业家来中东的热情很高,特别是这两年;但其实啊,我们对你们的热情更高,因为我们已经“关注”你们很久了。”什么意思?比起我们,其实人家早就盯上我们了。


事实真的是这样,以阿联酋、沙特等为代表的中东资本,对中国的投资最近以来,非常的活跃,而且是大手笔。去年底,阿布扎比投资机构 CY-VN 宣布,向蔚来汽车投资157亿元;不久前,阿布扎比投资局、Mubadala投资公司,联手太盟投资等机构,投资了万达商管,总金额达到600亿,他们联手把这一轮“中东豪门热”推到了顶峰。中东资本在一级市场,还投资了像滴灌通、SHEIN这些企业。


所以,可能我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全世界都在掀起出海的浪潮。而我们恰好处在浪潮的中心;无论是走出去,还是迎进来,往返之间,都是机遇


最近,我看了一篇报道,有一段话我非常的认同,报道说:“如果未来有这样一天:中国的创业者,从启程的第一天,就将世界,作为自己的终极市场;风险投资人,不再将“出海”作为一个行业;人们也不再对“中国基因”的跨国公司感到惊讶,那么,这场认知转变的起点,应该是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


那么在这样的开端上,再出发,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未来很多外国企业家的一天,很有可能是这样开始的:穿着在SHEIN平台买来的中国产服装,享受着格力空调,用着海尔冰箱洗衣机、小米的手机,刷着TikTok,再在我们的康老板商城里,看看有没有新奇的,大健康产品可以体验,然后合上联想的笔记本电脑,开着比亚迪的电动汽车,上班去了,场景非常美好。


不过,当我们沉浸在美好的想象中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了现实的骨感。全世界各个国家的差异,注定了陪伴“出海”这张地图的,是不同的风浪;而错综复杂的“海底世界”,也决定着中国企业出海的命运。所以说,出海绝不能盲目跟风,而抱着旧地图,也注定找不到新大陆。


那么成功出海,有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呢?我总结,是有的。我认为第一准则就是“为当地而生”

 


我们要特别清醒地认识到,出海首先是一项长期的战略,绝对不是短期行为。抱着“树上有枣没枣,打两竿子试试就知道”的态度出海,肯定不行。那既然选择了出海,我们就要坚持长期主义,就必须在产品规划、市场布局、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有长远考量,同时,一定要坚持“本土为王”的准则。


说到本土为王,诞生于深圳的传音手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啊,很多人都把传音,叫做“非洲手机大王”。传音的创始人竺兆江,是波导走出来的企业家。大家还记得波导手机曾经的那句广告语吗?“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


传音成功的秘诀,是因为做好了本土经营。非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语言、文化、习俗、政策都不一样,当地消费者对手机,有着强烈的、本土化的需求。传音在这方面,做足了功课。他们不仅深入非洲的一、二线核心城市,更是走进了三、四、五线地区,去了解当地消费者的需求。针对本土用户,他们推出了基于眼睛、牙齿的夜间人像技术,解决了非洲地区,夜里啊,人脸识别比较困难的问题,这确实需要本地化啊。同时啊,它还解决了拍人像的时候,有点失真的痛点。另外,他们还面对非洲地区充电难的问题,推出了超特长、待机20天的、大容量智能手机。


大家想一想,当我们把本地化做到极致的时候,当地顾客怎么能体会不到被重视的感觉呢?当顾客感受到了这个品牌对他的用心、贴心,他一定会愿意,把更多的东西交给你,不仅是金钱,还有金钱最难买到的,信赖和忠诚。


所以说啊,卖得好自然有卖得好的道理啊。对别人的成功,我们羡慕可以,咬牙切齿,也可以,但不是咬牙切齿地去恨,而是要咬牙切齿地去学习


说到本地化,有句老话说得好。When in Rome,do as the Romans do. 什么意思?当你在罗马,你就得像罗马人那样做。翻译成中文,就是“入乡随俗”。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文化,企业出海都需要认真了解。当地的语言、风俗习惯、商务礼仪等等,都是必修课,必须要恶补才能有效开展工作。


分享一个真实的小故事:90年代初,总部在美国波特兰市的Nike,耐克公司,要往广州办事处派驻高管。当时我在波特兰读书,他们特意找到我,让我给他们的来中国的高管做出发前的培训。有意思的是,其中有一位特别帅气的高管要我给他起一个中文名字,本土化嘛。我半开玩笑地说,那就叫“帅哥”吧。没想到,他欣然接受。这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中文名字叫“帅哥”的老外了吧,当然,这要考证。据说这位帅哥,凭着这个名副其实的中文名,后来在中国,辨识度特别的高,还俘获了很多粉丝。你看,人家耐克进入中国,获得成功也是拼了的啊。

 


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看我平常一般都比较温和,当然大部分的时间,我确实比较温和。但我在外企工作期间,也经常和老板,高级管理人员间,发生激烈的争论。比如,我在苹果工作的时候,苹果公司对于中国而言,就是一家外企。当时,我提出,我们一定要把数据中心建到中国去,而且是现在、立刻、马上。


当然,通过激烈的争论,我们最后达成了共识。这就有了后来,在2017年7月宣布的,苹果贵州数据中心,总投资10亿美元。这是苹果在中国设立的,第一个数据中心。


大家看,这就是用美式文化、美式沟通的效果:直白、激烈,寸步不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一个事情,通过针尖对麦芒般的辩论,得出正确的判断,作出明智的选择。


成功出海,除了了解好、运用好本地文化,本地化施策;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选择对的市场。因为选对了市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当初,我选择放弃美国西部最大的律所,加入英特尔,就是看好了,它在PC时代的前景和潜力;去香港,是坚信英特尔在中国能有好的发展前景。如果我把我自己,比作是一家出海企业的话,那可以说,我是选对了市场。而英特尔选择进军中国,也是选对了市场。撇开地缘政治不说,英特尔和中国,可以说是相互成就、互利共赢。早在2011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市场、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如今,中国已经是英特尔毫无疑问的,第一大营收来源地,占它的总收入的25%-30%。


说到这,我还想再为传音手机点个赞。哦,顺便声明一下,我可不是传音找的托啊。


竺总的商业逻辑,说起来其实很简单。非洲是仅次于中国和印度的全球第三大发展中市场,人口超过10亿,而非洲市场的发展,又相对滞后,只要我们能以国内的技术和资源为依托,推出契合当地市场的产品,就一定会有不错的机会。竺总把中国手机,带到非洲,是一个完美的“降维”打击。所以说,选对了目标市场,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当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比肩英特尔,比肩传音。大多数企业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保持长期大量的资本投入。确实,自己去造一艘船,扬帆出海,成本确实是很高。


那有什么办法呢?其实啊,选择出海,未必一定需要自己去造船;借船出海,也是一种好的方法


什么是“借船出海”?借船出海,就是借助平台的力量,来优化自身的产品和服务;并通过平台的力量,把产品和服务,输向海外


大家知道,平台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在于它的资源,可以得到最大化的共享和利用。


企业出海,都可以借助“平台+共享”的模式,在地域和时间的维度上,通过平台加共享,得到快速延展。


我们不少人可能对平台+共享经济模式的理解,还比较传统,停留在面向消费者为主的模式认知层面。但这几年,大家可以看见面向企业端、创新端的平台,越来越多。


我们还拿我的老东家苹果举例,它就是通过构建了iOS系统,和App Store应用商店,让全球第三方开发的应用都可以在上面运营。大量创新团队,就是通过苹果搭建的平台,走向了全中国,走向了全世界。


举一个身边的例子。2023年9月8号苹果CEO蒂姆·库克在他的微博上,给那些去年参加“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的同学们,送上了鼓励和支持。作为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项苹果公司和浙江大学共同主办的赛事,是当年由我亲自创立、全力推动的。截止到去年,大赛已经进入到了第8个年头。

 


这8年来,大中华区,有近千所高校、5万多名学生积极参加,在移动互联的创新领域掀起了一次次热潮。去年的大赛盛况空前,来自全国各地以及海外的891所高校、2800多支团队,参与其中。在库克当天发布的微博里面,大家可以看到,这位笑得很灿烂的女孩子,就是获得“最具创新奖”的女大学生季婕。


要知道,季同学是学“视觉传达和交互设计”的,一点都不懂代码。但她借助苹果搭建的平台,可视化的编程工具,竟然做出了《汉字修复师》,这样一款“纯天然、无添加,不含一滴代码”的,汉字字根拆解游戏,还把自己的创造,通过苹果的应用商店平台,在全球发布,实现了她的创业梦想。


据我了解,大赛前后,还有近30支参赛队已经,或者正在组建公司,开启他们在 App Store 上的业务。


想想,一个不懂编程的、女大学生的成功,让我们看到了,平台对于创新、创业、并走向世界,有多么强大的托举力。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情况也是如此!相信未来,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一定会借助平台的力量,借船出海。


之前我提到过,未来,企业出海是一个必答题,是一道命题作文。企业要么出海,要么排队出局。借力平台这样的“大船”出海、跟随国际化经验丰富的企业走,对我们大量的中小企业来说,肯定是一个重要的选择


最后,在出海这个话题上,我还想补充一点。俗话说,风浪越大鱼越贵,但还有一句是,小心驶得万年船。其实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它提醒我们,出海,有赚大钱的机会,但也要特别注意“风险管理”,包括政治的、合规的、汇率的、市场的等等。虽然,我在出海这个话题的最后,才提到这个问题,但其实啊,我们必须在最开始,就要考虑到这样的“头等大事”,因为,这是企业出海的生命线


大家可能都看到了,去年泰国皇家50R集团声称,中国瑞幸咖啡抄袭了他们的注册商标,通过法院,要求瑞幸赔偿100亿泰铢。我们网友叫它是——“泰离谱”事件。很多企业家朋友跟我说,这听起来实在太离谱了。那我们,又该怎么来避免这种近乎荒唐的纠纷呢?


我想说在国际市场上,前置永远比后期维护要好得多。针对这个“泰离谱”案例来说,由于各国商标制度的差异,要维权难度是非常的大。所以出海扩张时,我们的商标、专利的申请节奏,不仅要跟得上扩张的版图,更重要的是要提前布局,未雨绸缪。对企业来说,一方面,我们要追求高回报、另一方面,我们还有做到低风险。两条腿要配合着走,而风险管理,应该是你前行的右腿。哦,对了,左撇子不要钻我的空子。


说到这儿,我们可以想象到一幅企业出海的画面了,那就是:海潮升起,海风飞扬,前路变幻无常、通往世界的航程,依然漫长。但我们只有走向世界,才能融入世界;只有拥抱未知,才能更好地掌控未来。


2024中国企业的出海,正所谓山河眷顾奋楫者,星光不负赶路人;在茫茫大海中,我们都将是勇敢的航海家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同样重要的话题:代际传承


如果前面我们讲到的民企出发新大陆,是走向更广阔的世界;那么,出发新一代,就是走向更长远的未来。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道理呢?


今天现场,有不少家长和我们的下一代,不知道大家听了刚才的信,有没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大家有一点点共鸣,那说明就在现在,我们和这个时代共情了。


最近,胡润研究院发布了2024《全球富豪榜》、2023《财富报告》,两个报告从多方面,总结了全球财富的流转、和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变迁情况。有几个数据,相信大家也留意到了:在我国,600万资产以上的“富裕家庭”,有514万户;千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家庭”,有208万户;亿万元资产以上的“超高净值家庭”,有13.3万户。未来10年,将有21万亿,传给下一代;未来20年,将有49万亿,传给下一代;而未来30年,将有84万亿,传给下一代。


84万亿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深圳2023年的GDP总量是3.46万亿。


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意味着,我们民企的传承,是“家事”,更是“国事”,我们交接的,不止是一个家庭的财富;我们交接的,是改革开放46年,中国民营企业积累的成果;是中国未来3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啊。


顺便提一句,传承不仅仅是一个“中国问题“,全世界也面临压力。


最近发布的2024年《福布斯》全球富豪榜,10亿美元以上富豪,平均年龄是66岁。所以未来,1940年到1960年出生的亿万富豪,将陆续告别历史舞台。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财富要传承、所以,传承也是一件世界大事


当然对中国民企、家族企业传承,我还有一些其他思考。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国内光伏行业的、代际传承的事。


最近天合光能,正在分拆子公司天合富家上市,高海纯出任天合富家的董事长。如果分拆上市成功,她将成为中国光伏上市公司中,最年轻的掌舵者之一。而实际上,通威股份的刘舒琪,河北英利的苗青,福莱特的阮泽云等等,这些光伏圈最美的“二代”千金,正在集体走向C位。


20多年前,全球对光伏的需求首次爆发;中国第一批光伏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经受住了各种考验,金融危机、反倾销、反补贴等等的接连打击,成功穿越了光伏的第一个周期。


现在,营收规模最大的11家光伏民营企业,创始人的平均年龄已经是62岁了,企业都进入了交班期。当下,中国已经构建成了,全球最健全的光伏产业链体系,产能占全球的8成以上。


我们假设,当然,只是假设,如果光伏企业出现群体性的接班失败,那结果,又会是什么呢?所以,从宏观上看,民企、家族企业接班是“国事”,事关中国民营经济基本面的走向


从微观层面来说,接班是否顺利,关系着一家企业的兴衰。我相信,今天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担心这个问题。我们年纪慢慢大了,二代、三代能不能顶上来?人人都希望下一代不只是,财富的继承者,更是财富的创造者。


但是“传给谁,怎么传”?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两道开放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我想,我们可以在很多成功的实践当中,找到启发。

 


比如,福耀集团的传承故事:曹德旺先生的长子曹晖,高中毕业以后,被安排进入了家族企业,从基层做起,积累经验,之后远赴美国,2006年9月,曹晖回到了福耀总部出任总经理。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曹晖将顺理成章地,继承福耀集团的时候,2015年他却选择了离职,创立了福建三锋。


这时的曹老,显然不愿意让之前的努力白费了。同年8月,他就任命曹晖为福耀副董事长。这一招为日后曹晖重返福耀,做好了铺垫。另外,2016年3月,曹老还任命自己的女婿叶舒出任总经理,这也是传承中的重要一环。2018年6月,曹老出手,收购了福建三锋,曹晖正式回归接班福耀。叶舒则以家族成员的身份,辅助左右。


在福耀这个传承故事中我们看见,有铺垫已久的家族传承计划,有循序渐进的磨练,也有敢于放手的授权,更有当机立断的决心。虽然计划赶不上变化,但变化也从来没有跳出过曹老的手掌心。可见他的远见和耐心。当然,很难说,在曹晖的心中,是否还有对创业梦想的眷恋,但父亲对儿子是这么说的:让你接班,不是为了咱们曹家的基业和财富,而是为了承担起家族的责任;管好福耀集团,是你的社会责任。


从这个例子,我们还可以看见做一个企业家不容易;培养一位继承人也需要付出加倍的心力。中国人常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通常在家族传承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间,需要长远的布局,长期、耐心的培养和锻炼。


那么如何培养和锻炼呢?我听到过这样一个非常精彩的描述,叫做:“与你的孩子,跳一场交际舞”。这个说法,来自哥斯达黎加的前总统——菲格雷斯先生。总统先生今天也来到了现场。


菲格雷斯家族,可以说,有着“完美传承”的经典之作。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总统的父亲,老菲格雷斯是哥斯达黎加的开国总统,深受国民尊敬。凭借着总统父亲的言传身教,小菲格雷斯经过大选,不是世袭啊,凭自己的实力也成为了总统。


总统先生曾经这样描述传承:“当我们决定交棒给孩子,并且他们也愿意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一场交际舞。这是一场平等的互动。过程中间,可能会互相踩脚,但两人都要有耐心,也要彼此信任,要建立两代人之间独有的韵律。


传承不是军训。我们要培养的是领导人,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服从者。有时,当你一个抬手,希望他会转个圈,但你发现,他只是转身换了一个舞步。这个时候不要着急,因为他有他的想法,也许接下来,你会发现他的这个舞步太好了,为下次转圈,做了最好的回旋。”


我听了之后很受触动,也想起了去年我写给女儿的一本书——《孩子,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我们这一代,曾经年轻,血气方刚,敢闯敢拼,万丈光芒。当我们不再年轻了,但积累了足够的阅历和经验后,这些经验应该是下一代向前走的底气,而不是挡在孩子面前的拦路虎。家长主义的边界,是我们人生下半场的必修课


但让我们欣慰的是,当下已经涌现出了一大批,相当出色的二代们。最近,大家看了很多关于宗馥莉的故事,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已经是一名在行业中,摸索了20年的“老兵”了。


还有, 接掌新希望集团的刘畅,上任后,就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并在战略层面实现了二次创业; 在她看来养猪这门古老的行业,其实也可以充满现代感、科技感。


这些故事,只是沧海拾贝。我们中还有更多并不惊天动地、却同样出类拔萃的新一代,正在路上。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鲜为人知的行业 ——假睫毛行业。看看这个行业的下一代是怎么做的。


先问一个问题,您知不知道每年全世界的爱美人士,消耗的假睫毛有多少吗?答案是——2亿副!到2028 年,全球假睫毛市场的规模,预计将达到18.5亿美元。


在假睫毛行业中有句话:“世界睫毛看中国,中国睫毛看平度!”在平度当地,目前,睫毛企业超过5千家,年产值接近100亿元。


国际“天后”麦当娜的水貂钻石假睫毛,来自平度;备受青睐的明星睫毛单品,来自平度。但是,对于平度假睫毛这个品牌,在座如果有知道的,可以举个手……. 坦白地说,在座的,不知道平度在什么地方的,可能也不是少数。平度在哪里?告诉大家答案,在青岛。


尽管这里长期从事假睫毛品牌代工,但平度在品牌建设上,确实有点薄弱。


不过,随着一批年轻的“厂二代”、“继承者”回流,这个局面会得到改变。


有媒体报道过的两个“厂二代”小伙子:一个叫张坤,正在通过搭建独立网站、稳定品控等方法来重点打造自有品牌;另外一个叫王国庆,也开始了新的尝试:拓展眼影盘、睫毛膏、眼线笔等新业务,发展自有品牌;现在我们在小红书上搜索,还可以发现不少厂二代正忙着分享创业心得、推广自家的假睫毛,积极拓宽国内业务。同时,他们中还有一些人,正带着自主假睫毛品牌,走向海外市场。


朋友们,在家族企业再出发这条道路上,我们可以看到新的一代,已经或正在扛起企业的大旗。


去年跨年演讲时,吴晓波在说到“相信”的力量时,不禁留下了眼泪,他说“我们要相信企业家会办企业”。今天,我也想说,“我们要相信,下一代会接好班!


当然,在“传给谁,怎么传”这两个问题上,“我们相信孩子”和“孩子愿意接班”,还是两码事。


现实当中,我接触的民营企业,二代不愿接班的还不在少数。理由就这几种:第一,是对祖业没有兴趣;第二,是不能、不愿承受继承带来的压力;第三,是有难以解决的家族内部矛盾和分歧;第四,是二代更喜欢外部的机会。


大家都知道,浙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发源地。我看到的数据是,有25%的浙商二代因为没有兴趣或者缺乏能力,不愿意接班。这个数字放在欧美,也不见得出格。麦肯锡的一项调查显示英美等国家二代的传承率也不过30%左右,而到了第三代传承率甚至不到15%。


其实,我接触过的不少欧洲家族企业,他们并不一定坚持让下一代进入祖业。欧洲家族企业心态开放,也不排斥家庭以外的人进入到公司。今天我们也把吴捷,Vicky女士请到了现场。她从瑞士过来,是瑞士著名私人银行Bodier的亚洲区负责人,执行董事,宝瑞银行已经由Bodier 家族的第五代接班人掌门。Vicky和我说:“在欧洲,很多大型的、已经上市的家族企业,有相当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它们常常以非常透明的方式,向外界公布接班计划。”


那么,话说回来,如果您的子女真不想接班,那又该怎么办呢?我的建议是:随他去吧!既然他不适合,不想当CEO, 就让CEO为你赚钱吧。我们完全可以把眼光投向职业经理人。改革开放46年,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文化日渐成熟。让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来接手企业经营,也是一个明智的选项。


在广东,就有一个很好的著名企业的职业经理人传承故事,佛山的美的集团。


职业人士方洪波1992年加入美的,受到了美的创始人何享健的重用,一步步提拔。2012年,何享健卸任美的董事长,让方洪波来一肩挑,既当董事长又当总裁。我想,做出这个决定前,何老也一定考虑过让自己的儿子何剑锋来接班,儿子的年纪和方洪波差不多。但儿子早在1994年就在美的之外创立了盈峰,业务发展得不错。所以,何老板最终,还是选择了职业经理人来接棒。方总也不负何老先生的期望。美的在方总的打理下,创造了巨额的增长。我想,这就是佛山人的智慧,学会放下,找最适合的人,来接班。


其实,我能理解,很多企业家不愿把事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最大的顾虑是怀疑职业经理人的忠诚度不够,对企业的文化接受度不够。但正如一个媒体朋友在和我探讨这个问题时说的,他说我们还是要相信专业的精神(professionalism)和专业的力量。这句话我特别赞同。


我自己也是从一名职业经理人走过来的。对于前面讲到的担心,我只想说,如果不是基于对这个企业文化理念的高度认同,一个专业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是不会进入这个企业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基础,是两情相悦。如果这个职业经理人确实对你的企业不忠诚,理念不认同,那只能说明了一点:你选错了人。


从英特尔、苹果、再到英伟达,后来我加入天九共享,很多人对我的选择不理解。但我想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对这家企业的文化和愿景的高度认同。还记得当初,天九共享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先生,向我介绍天九的发展历史和商业模式,我真有一种顿悟的感觉。我曾在全球顶级的企业、领导和参与过近百亿美元的投资,和世界商业领袖,一起打理过年营收百亿、数百亿美元的亚太和中国市场业务,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没见过呢?


但是,天九的模式给我带来发现新大陆一样的喜悦。我确信,天九是一个特别有价值、有意义、能够帮助传统企业和创新企业,“双向奔赴”的优质平台。时间过得真快,刚刚过去的4月2号,是我加入天九5周年的日子。一晃,我已经是5岁的天九人了。你看,职业经理人,也能把事情做好。卢主席今天也在场,我看到他在点头。


刚才提到,老一代企业家还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企业精神的有效传承。这确实不容易,方太集团的创始人茅理翔老先生曾经说过,企业家精神的打磨,要有三个漫长的途径:一是要在实践当中去磨炼;二是要在学习当中提炼;三是要在心灵中间来修炼


你看,“磨练、提炼、修炼”,好一个漫长的过程啊。而且,练不练得成,还很难说;但我想说的是,一个专业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可能已经经历了好几段类似的阶段了,并且还吸收了国际先进的理念。所以啊,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成功概率会高很多


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变成了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比如现在,国际投资人和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这家企业的ESG。ESG是什么?就是环境、社会和治理,对我们很多相对传统的企业家来说,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知,还严重不足。但商业游戏正朝着这个方向快速发展。不懂,就落后了。


那怎么办呢?职业经理人就能顶得上来。绝大多数专业的职业经理人,对这个领域都很有研究,也有经验,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和全套方法论。家族企业把具备这样关键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请进来,就能迅速转向正确的方向,突破企业发展中的堵点。所以为什么不用他们呢?

 


就像我在苹果期间,一直坚持in China,with China and for China的公司治理理念,也就是“在中国,亲中国,为中国。”我说,我们在中国做企业,不只是做好产品、照章纳税就行,企业在中国,要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2017年,在我的坚持下,苹果在全球发布了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报告聚焦中国,发布地就在北京。这份报告列举了苹果融入中国产业链、促进社会发展和投身公益事业等很多工作。有人评价说,看了报告,感觉苹果也有味道了,这个味道是人情味。苹果并不只是天上美丽的月光,也是温暖的日光。我至今还是相信,只要苹果沿着正确的方向,在中国走下去,它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说了这么多,我想表达啥?其实啊,我只是想为职业经理人说一句公道话。前面我顺着吴晓波的话,说了第一个相信,我们要相信我们的二代,能够以他们的方式接好班;那这里,我要说第二个相信,那就是:“要相信专业的、优秀的职业经理人,能够引领好家族企业。


事实上,中国企业家是不缺少智慧的,很多中国企业家,也是有能力从历史的精华和沉淀中间,找到传承的最佳答案的。这里,我和大家分享一个我最近了解的故事。而且,这个故事让我有了第三个相信,那就是,我相信我们的老一辈和新一代们,有足够的智慧,一起找到家族传承最适合的方法。我的故事,是关于一对兄弟——张丰艺和张丰盛接班的故事。


张家父亲在上世纪90 年代,白手起家,做体育设施、体育场馆类的工程项目。这是一个面向企业和政府的行业。早年这个行业竞争小,壁垒和门槛都不高。


张家有两个孩子。哥哥张丰艺大学毕业后,在金融、保险行业工作,自己曾经创过业,但没有太大的进展,后来,父亲要他来家族企业锻炼。张丰艺不擅长和政府部门的谈判,但他对企业的运营管理,却很有天赋。在父亲的鼓励下,哥哥张丰艺在公司安下心来,并对公司业务,进行转型,向上游的原材料业务扩展,现在,企业做得有声有色。


而弟弟张丰盛这个小伙子,一直在海外求学,2023年回国,到了一家私募机构做实习生。一开始,父亲不太能接受,对这个行业也有点担心。爷俩喝了一顿酒,这让父亲看到了张丰盛的想法和决心,于是让儿子放心大胆的去尝试。现在,父亲也认可张丰盛在做的事了,甚至还认为,也许将来,这可以是家族事业的有益补充,还可以开辟出一个新的天地。


在我看来,这就是一个听起来普通、却非常成功的二代接班故事:父亲对两个孩子,有清晰的认知,结合他们个人特点,为他们分别作出了两种不同的规划和培养路径。最难能可贵的是,张父还勇于结合大儿子的性格特点,让他脱离原本的业务,大胆向上游延伸,对主营业务进行调整。同时,也允许小儿子进行创业式传承,为家族企业的未来发展,寻找新的空间。


虽然我没有接触过张丰盛的父亲,但我想,这一定是一位睿智的企业家,也是开明、慈爱的父亲。


所以,那天和张丰盛聊完,我们问他,你有什么想对自己的父亲说的吗?他说,他最想表达的是感激,因为父亲为他们兄弟俩,提供了一个稳定和充满爱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机会去追求自己的兴趣和梦想。这份支持、理解和信任,让他们学会了独立思考,也培养了他们面对挑战的勇气和自信。

 


毛不易的《无名的人》这首歌非常出名,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每次听到这个旋律,我都会被深深的触动。


这首歌,写尽了现实生活中,千千万万在外打拼的、普通人的心声。当我想到企业家这个群体,脑海中首先浮现的,竟也是这首歌,“顶天立地,却平凡普通的”,虽然写的是打工人,但我觉得歌词,也完美地描绘了打工人后面的,5千多万的中国民营企业家。在这个时代,这5千多万的民营企业家中间,绝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无名英雄。”


如果说民企的再出发,走向深海,走向世界,是开疆扩土的战歌;而代际传承,就是老船长和新船长薪火相传,再创美好的史诗;那么,又是什么,能够不断激励我们,让我们走得更具有力量呢?我想,就是那种能够让我们顶天立地的内生力。


这也是我今天想要讲的最后一个话题,新时代民企再出发,咱们的内生力在哪里,“再出发”的发动机是什么呢?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张,最近让我特别有感触的照片。说实话,当时看到这张照片时,我的眼眶一热。原谅我,年龄大了点,泪点开始有点低了。


这是3月28号,小米汽车SU7发布会现场,蔚来、小鹏和理想,业内俗称的「蔚小理」,三家创始人同台,为小米、为雷军助阵的画面。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中国智能电动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的当下,价格战打得腥风血雨。小米汽车的入局被认为会遭到行业里各方对手的集体“围猎”,但发布会现场的这张照片,“蔚小理”的笑容,让我看到了这个行业的未来,这个行业的气魄,这个行业的格局。也许今后,他们还要在一起,面对更加真实和更加残酷的竞争。但我相信,能为对手鼓掌的,也一定会获得掌声

 


SU7整场发布给我最大的感悟是什么?那就是,我们完全有能力、有信心,在一个总体优势明显、但竞争又异常激烈、非常拥挤的赛道上,再创技术和市场突破的新高!


现在,中国汽车市场可以说是“卷”到疯了,但在雷军看来,“价格战有比手机行业更卷的吗?我们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向死而生。”尽管外界认为小米未来,将面临重重挑战,但这种不怕死的决心,就值得我们,为这家企业喝彩。感谢我们的企业家,感谢他们的梦想和信心!


除了梦想和信心,这些年,在和众多的民营企业家的交流中,我还切身的感受到,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是精神抖擞、斗志昂扬、跃跃欲试。哪怕是疫情最严重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放弃过。新时代下的新民企,正如日本作家——太宰治说的:“我一边踉跄前行,一边重振旗鼓。


无论前路有多么的坎坷,我们的企业家,只要重新出发,就会拥有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今天,打造“新民企”成为热词,那究竟什么是“新民企”?在我看来,拥有“新质生产力”关键要素的民企,就是“新民企”。它涵盖了: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牌很多方面,同时别忘了,也包括企业管理中,极具个性的新价值追求。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5千多万民营企业,不管是穿旧鞋的,还是穿新鞋的,只要是走在创新路上的,都是新民企


接下来啊,我再想跟大家分享几个引领时代的企业故事,大家或许能够在故事中间,找到更多,关于未来新民企应有的内生力量。


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句话,做高科技电子产业的企业家,一定都听说过。这是英特尔公司共同创始人Andy Glove说的话。这句话,一度成了概括企业内生动力的金句。而Andy本人,正是一位引领时代的、偏执型的商业领袖。我有幸和他共事过,他经常让我心生敬畏。


这句话听上去,可能有点极端,但却隐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实生活中,许多成功的企业家,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他们对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有着近乎偏执的坚持!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曾经说过:“你必须坚信自己正在创造的东西。”这种偏执和信念,成就了今天的苹果。


回想职业生涯的初期,我也深受这种精神的感染。当年加入英特尔时,我还很青涩。我对管理层说,计算机行业的产业链正在向中国转移,为什么我们不去中国呢?我们应该选择中国,中国市场不容错过。


对公司这艘航空母舰来说,我这个毛头小子,初来乍到的,就想把公司推向未知?太自不量力了。


一天深夜,老板打电话来,和我长谈,苦口婆心地建议我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公司推向不确定的风险中。他甚至表示,如果我一意孤行,那么最好找份新的工作。


然而,年少气盛的我,那股偏执劲来了,我说,“老板,我知道我是对的,也请你相信我。相信我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和判断,我希望得到的是你的支持和鼓励。”交谈不欢而散。


挂掉电话后,我就睡不着了,那是我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个不眠之夜。我该何去何从?是继续坚持自己的理念,推进正确的事情,还是退让一步,做好所谓的“本职工作”?


最后,还是我的偏执,打动了公司的高层。后面的,都是故事了:随着中国上海浦东开发、东北振兴和西部大开发,三大战略的推进,我有幸先后推动、和带领了英特尔在中国的全面布局,组建了覆盖全球的产品事业部、亚太研发中心、中国的销售体系,而且,在浦东、在成都、在大连,投资数十亿美元,建设芯片工厂,大大提升了我们在半导体、高科技产业的地位。


我先后服务的英特尔、苹果、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的掌舵者,其实都是科技型、高知型,他们共同的特质,那就是“执着”,就是偏执,和他们共事,我的这些故事,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比如,我的前老板,苹果公司的掌门人库克,就是一位对工作近乎偏执的职业经理人。有一次,我因为一件急事找他,匆忙之中给他发了一个没头没脑,只有标题的邮件:”Are you on?” “你在线吗?“


没想到,他瞬间就给了我回复,“I am always on.” “我永远在线。”短短四个字,给我的启发却是终身的。


除了库克,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行业的同事都叫他“黄教主”,也是一个偏执的企业家。早在1992到1993年,英特尔的奔腾处理器还没有发布,PC革命刚刚开始,黄仁勋萌生了创业的念头。显而易见,这个时候,做微处理器会非常有前途,而且会很赚钱。但黄仁勋的想法是,为什么不创立一家新的公司,专注地去解决通用计算机没法解决的问题呢?这个想法一出来,很快,就成了英伟达不离不弃的终身使命:制造特殊的计算机,解决普通计算机无法解决的问题。


30年过去了,黄老板在创业的路上饱受艰辛,公司一次又一次,差不多破产。但他的执着,从来也没有改变过。今天,即使英伟达的市值,高位时达到了2.3万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三,英伟达的使命依然没有改变。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数十年如一日地专注在主赛道上奔跑非常不容易。因为一路上,总有各种风景让你停下,诱惑无数,让你忍不住拐个弯儿,去赚一波快钱。但英伟达的成功,归根到底,在于30多年没有放松的那股韧劲。


天九共享董事局主席卢俊卿先生,在公司创立之初,就立志要做一个庞大的企业加速平台,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创造企业和企业家。到今天,33年过去了,用他的话说,我们还只是爬了一个坡,我们依然在路上。可见执着是世界上很多成功企业,基业长青的秘诀


我认为,一个企业如果在三个方面占有优势,而且不断做优势的垂直升级,那你就可以执着前行。哪三大优势?


第一,有不可替代的资源禀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源型企业,比如:世界500强的沙特阿美公司;


第二,有难以逾越的技术壁垒,比如说:英伟达、微软、OpenAI;他们研发的技术全球领先,竞争对手难以在短时间内追赶、超越;


第三,有不可复制的品牌效应,比如:可口可乐、同仁堂等等。


但是,如果企业确实不具有这些优势,那么,及时调整战略,另辟蹊径,也是一种睿智的选择。


时装大师山本耀司讲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当你撞上一些别的东西,反弹回来,你才会了解“自己”是什么。所以跟很强的、可怕的、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你才会知道,“自己”是什么。


当你一意孤行,撞得头破血流,而没有找到出路的时候,你的“自己”可能就是错的。这个时候,我们放下执着,谋求一条新路,就是一种潇洒。这条新路,就是大胆转型。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2008年6月1日,国家发布了“禁塑令”,塑料行业引发大震荡。这个时候,快速转型,就成了最明智的行动。2008年,全国塑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河南华强塑胶,宣布停产。这家连续11年雄踞行业之首的巨头,就此谢幕;几个月后,华强更名为“惠强塑业” ,重整旗鼓,苦熬3年。就在很多塑料企业,固守老路的时候,惠强果断决定,切入到了锂电池隔膜领域,转型新能源。后来,惠强成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龙头企业的核心供应商。


从华强到惠强,一字之差,差之千里,这家企业的内在,已经发生了巨变。这是从污染企业,到环保企业的一次蜕变,让它一跃成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绿色企业,成为了供应链的“链主”。如果不是放下了对过去的念念不忘,忍痛转型,又怎么会有惠强今天的“浴火重生”呢?


惠强塑业这种勇于转型的企业,不仅体现了对商业价值的追求,也体现了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


这让我想到了关于企业内生力的另外一个关联话题,“办企业,不能赚愚昧的钱。”这句话,是我很认同的企业家朋友、深圳爱博绿环保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唐百通先生说的。唐先生今天也来到了现场。


他解释说“愚”,指的是愚蠢和不科学,“昧”是指昧着良心。我们无论多穷多累,这两种钱,绝对不能碰。我想,这就是我们的企业家精神。


如果说,英伟达的成功,离不开锲而不舍的韧性和执着;惠强塑业的转型,靠的是审时度势的放弃和敢为人先的血性;那么,唐百通先生的价值观,就是我们企业营商的底线。


还有一个大家最熟悉的内生力,我不得不提。有句话我们都很熟悉,All roads lead to Rome.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不管新民企走的是哪条路,创新,却是必经之路。创新,是我们企业发展最大的内生力


刚刚结束的两会,为民营企业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咱们一定要朝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方向,创新出发。


那怎么来布局呢?这就要考验我们对未来产业的战略目光了。就以最近大火的“低空经济”为例吧,深圳做得就特别好,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居全国首位。十年前,人们对低空经济的理解还局限于农业、气象、无人机表演。而如今的低空经济,不仅包括日常生活常见的无人机投送快递、外卖,还涵盖了农用飞机、消防飞机,观光旅游机、医疗运输机等各种领域。十年间,低空经济行业,涌现出一大批明星企业,其中一家叫广州亿航智能的,就格外耀眼。


从去年11月到现在,亿航在短短半年内,就获得了三个‘全球首张’—— 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领域的,全球首张型号合格证、生产许可证、还有标准适航证。十年磨一剑,亿航这半年获得的荣耀,是他们10年来,从不间断的创新、创新、再创新,是创新,让他们练就了技术硬核。


从亿航的例子,我们还看到,创新不仅要把目光放在现在,更要把目光放在未来。因为,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可以让我们飞得更高;而看懂机遇,提前布局,就可以让我们飞得更远。


我常跟身边的朋友说,企业家要对未来暗藏野心,提前布局。看看我们人类文明,每一次进步,不都是由超前布局的创新推动的吗?企业家们先进的未来观、全局观是当代最伟大的、最值得崇拜的创新。


我接下来的这个小故事,相信不少朋友都听过:1970年,赞比亚教会的修女玛丽-尤肯达,给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写了一封信,她问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航天花了这么多钱,为什么不去资助现在到处都是的穷人呢?


NASA工程师在上百字的回信中,这样写道:“你也许会问,为什么我们现在要设计出登月宇航员的维生系统,而不是先为那些有病的患者,研发诊疗设备呢?


答案很简单:重大技术的突破,往往并非出自-对既定目标的探索,而是源于对更高目标的挑战。飞向太空、火星,尽管不能直接解决饥荒问题,然而,它将带来大量的新技术、新可能和新机遇。

 

结语


今天,我们谈民企“再出发”,有人可能觉得,民企,还是那个“草根”,再出发,谈何容易。但事实上,当代民企,已经深入到了每一个领域,无论是执着发展,还是转型创新,他们的探索和突破,早已今非昔比。“草根经济”早就不能定义我们的民营企业。它们无论从数量、体量还是质量上,都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了中国经济的中流砥柱。我说啊,“草根”已经成为了妥妥的“树根”。这是改革开放40多年,最宝贵的资产,是中国产业之幸,是中国之幸。未来,中国民营经济还将迎来一个最明媚的春天


而对我来说,5年前,我从英伟达来到天九共享,和卢俊卿主席一起,为我们超过430万的民营企业家服务。这让我有机会深入的接触和了解了,那么多的民营企业家。确实,他们也曾经焦虑过:尤其是在科技浪潮席卷全球的背景下,人人都在说创新、说智能,是不是我们这些一步一步打拼了20年、30年、甚至是40年,看上去不那么”新“的民营企业,要被时代,抛弃了呢?


我对他们说,我们要对自己有信心。你们是中国的“烟火气”。中国经济的基本盘,不就是由无数个像你们这样的细胞,所构成的吗


只要我们心存梦想,脚踏实地,一直往前走,阳光,终会照进来,让我们绽放异彩。放眼看,中国民营企业家,从来不是坐以待毙的那群人。总有那么一群人,在拼命的奔跑、在不断的创新。


而创新,从来不单单就是发明一个新的东西;创新,是一个四处充满生机的生态体系。它可以是新的技术、可以是新的模式,也可以是降本增效的流程改良。抖音并不是第一个出现的短视频软件,但它却赢得了全球超过10亿的用户。我们的手机品牌,也许不如苹果那样引领变革,但如今,在全球市场,中国品牌的份额,已经超过了一半。将生产工艺做到极致,将创意发明变成商业模式,将互联网的应用,做到无微不至,将最大的便利,惠及到我们周边的每一个人,这就是中国式的创新发展


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象着未来的创新,能给我们带来的无限可能。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就能借助我们民企发明的AI,在10分钟完成我的演讲准备。而各位贵宾、各位嘉宾,或许,可以乘着我们的无人驾驶飞机或无人驾驶汽车,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深圳,共襄盛举。甚至有一天,我们无需亲临现场,就能在虚拟的空间,完成今天的一切。


我想说啊,在座的各位,我们都身处在这场创新变革的洪流之中,只要我们一头扎进去,那么,我们,未来可期!只要我们一直向前走,出发,再出发,那么,我们终将抵达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女儿。最近我的女儿戈凯汝,一名插画师,突然地创作了几幅插画,叫做“The Places You Will Go”。她既不知道我要演讲,更不知道我今天演讲的主题。但在我准备演讲的时候,她的这4幅画,突然让我感觉到,和今天的演讲主题,是绝配。在这里,我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人说,父亲和女儿的心是相通的,我想,这就是一个例证吧。

 

 

 

 

 

The Places You Will Go, 我为这几幅画找到了中文名字——那就是“再出发”。让我们再出发,去探索大海的深邃,天空的广袤,高山的峻峭,和宇宙的星辰大海吧!


最后,我想用著名的天文学家——Carl Edward Sagan在《宇宙》一书中写的一段话,结束今天的演讲,和在座的各位,一起完成这一段短暂而又美好的旅程。


在广袤的空间和无限的时间中,能够与你共享一颗星球,和同一段时光,是我的荣幸。


谢谢大家!期待来年再聚!


谢谢!再见!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需转载请在文中注明来源及作者名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编辑文章,仅作分享之用。如分享内容、图片侵犯到您的版权或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进行审核处理或删除,您可以发送材料至邮箱:service@tojoy.com